厉以宁与“新愚公移山”


人物春秋(10-11):厉以宁与“新愚公移山”

彭彭

 

我参与创办的广州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每年都举办“南方民企论坛”,每次都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演讲。有一次请来了厉以宁。

早些年,在做项目时与华南理工大学的厉以京有接触,那时每每要谈到他俩兄弟。但同样是研究经济管理方面的学者,厉以宁还是有名气得多。盛名之下,厉以宁带着夫人(也可以说他夫人带着他)来到我们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举办的“南方民企论坛”。

吃饭、待人都还算客气,演讲当天我倒是见识了大师风范。

一位重要领导来到会场,见到厉以宁客套地说昨天同乘一驾飞机,厉以宁没有任何反应,置若罔闻。而其他人见到我们的领导都是点头哈腰的,尽可能套近乎。

更有甚者,各位领导讲完话后,轮到厉以宁演讲。只见他上台落座即说我今天讲一讲新经济十题,然后就开始讲一讲二了。全然没有向听众问好,也没有向领导致意,仿佛在课堂讲课一样。

我们咕嘟了一下,大约认定他经常见到国家的大官,到各个地方就不在话下了。

他讲的十题,我倒也没有觉得有多少新意,但他讲述的“新愚公移山”却令我印象深刻。愚公移山的典故因毛泽东的“老三篇”让当年的中国人家喻户晓。大意是说:从前有个愚公,他家开门见山,阻挡出路。为了出行方便,愚公就开始挖山不止。有人问他偌大一座山何年何月才挖得完,他说日以继夜,子子孙孙挖下去,总有挖完的一天。这就是所谓“愚公精神”。

但现在看来,愚公大可不必如此“蛮干”,用新技术打条隧道即可出行顺畅,子孙后代都可享福。可是,新的问题也来了。交通方便,许多开发商都来了,要把愚公的家乡搞些房地产之类的项目或是为了GDP要上一些重化工业。于是,GDP上去了,愚公发财了,但污染也来了。本来青山绿水,现在变得满目疮痍、灰霾连天、水土流失。

请绿色经济专家来一看,提出可以转变发展方式,采取保护性的发展。根据专家建议,愚公就移民出去了而不是移山。愚公移民进城,家乡进行绿色低碳发展。结果是愚公进城发财,家乡依然郁郁葱葱,显然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这是愚公精神的第二次更新。

后来,我好象也在那里看到过这个新寓言,但厉以宁说是在京郊听来的。看来北京郊区农民都在转换观念,有了科学发展观了。当然比起广东农民来,北京农民显然更会“吹”更会侃一些,搞了个“新愚公移山”的现代寓言出来,不过倒也挺生动有趣。后来我在一些演讲中也予以引用,挺能说明问题。

当然,除了这个新寓言,厉以宁对待官员的态度更让人肃然起敬。但联想起传说中经济学家与上市公司的关系,他们的一些经济发展观点有时也让人关注利益集团与经济学家的相互影响来,这倒是另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