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千万套保障性住房,五年缓解“住房难”有希望


 

一年千万套保障性住房,五年缓解“住房难”有希望

 

新华网北京17日电(记者杜宇 韩洁)1000万套——权威部门公布了2011年中国保障房建设目标。这是一个超出许多人预期的数据,201059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规模已经创历年之最。

有报道分析,明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目标远超此前市场预期,意味着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将达1.4万亿元,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五分之一左右。

笔者认为这是最給力的调控措施,是迄今为止最实际最有效的调控措施,不过实施起来困难也不小。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从20103月份之后就已经开始回落,随着国家信贷规模的调整,预计2011年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会继续回落。这个时候有国家出台扶持全年保障房建设1000万套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2009年全国竣工的住宅面积250804万平方米,估计也就是2000多万套。2011年之后如果每年能有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提供给中低收入家庭,5年就是5000万套,基本可以解决1.5亿以上人口的住房难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由市场决定的中高端住房投资性和投机性的需求立马就会受到最强烈的冲击,房价不但会稳住,有可能还会有所下降。坚持不懈,并不断大力度我估计有五年的时间“住房难”的问题就有可能初步解决。

一年建成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可以促使“房子是让人住的”得到理性回归。

有评论分析,高房价逼出1000万套保障房 1.4万亿资金从何来?

笔者认为,这一次推出的保障性住房的特点是以公租房为主体,资金来源必定是由政府筹集,除了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之外,除了地方政府配套之外,地方政府尽可能要约束自己无度的“大手笔”城市发展规划,要把精力转移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上来。这种转变既是住房建设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带有一定的还账性质,过去发展冷落民生,这个欠账是非还不可得,而且力度还需要加大才有可能实现最终缓解住房难的问题,这种转变更是发展思想的转变。并逐步从还账转变为长效机制。

特别是要注意到,城市建设和发展并不是越大越好,越快越好,而是越能首先考虑宜居环境越好,这就要优先考虑民生,有了这些就会有人来投资,经济也就会发展,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如果,不摆脱‘GDP’依赖症,做起来还真的很困难,往往也会南辕北辙了。”

现在到了不转变发展方式,不转变发展思路就会有碍整个社会发展的时候。十二五规划制定过程,有许多地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如果不及时调整观念,那么这个政策还是有可能踏空。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扩大了,从规划到建设,从土地划拨到资金筹集,从建设到分配中央政府需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意见。要让整个过程透明公开,要让最需要住房的人首先得到住房。

由此看来,现在好戏还刚刚开场,许多实际工作还需要更上,做不好也会适得其反,那么中国住房的建设的泡沫会更大,这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就会更深。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