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一岁就上常青藤》想到的(一):小鳅生活点滴


薛涌的书《天才是训练出来的》引发了我许多共鸣。薛老师说如果我看了他的另一本书《一岁就上常青藤》的话,一定会有更多话想说。的确如此,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想起小鳅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感觉非常温馨。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往往会碰到同样或类似的情况。

 先是看到薛涌女儿分床的故事,女儿两岁多时第一天因为新奇,挺高兴地自己睡了,可第二天就不肯了。小鳅四五岁时,在我们的鼓励下,也成功地在她自己房间睡过一夜,可第二天说什么都不肯了,还拿出幼儿园给她们订的杂志《亲子》给我看,里面有一篇文章提到孩子一两岁太小时,不适宜自己睡,容易因害怕等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我当时真是哭笑不得,想想认字早也是有利有弊啊。

 自那以后,她就没一个人在自己的小房间睡过,而是睡我们房间的小床上。

 接着,我又看到薛涌女儿不认真练琴,薛老师用卖琴来威胁她,薛夫人觉得做有些过分。

 看书中这段时,我们家也正发生着类似情况。小鳅一直不学钢琴,我们让她做决定,鳅爸也提出不学琴就把琴卖掉。我也感到这种做法欠妥。

 薛老师女儿听说要卖琴急得哭了,因为她喜欢练琴舍不得,所以这招很灵,从此她认真学琴。

当我把这相似的一幕告诉薛老师时,他建议我们用卖琴试探小鳅的态度。小鳅和他女儿不同,她虽因卖琴而有所迟疑,但最终还是决定:即使卖琴也不学了。于是我们停止了她的钢琴学习。

可见,即使父母采取了完全相同的做法,但鉴于孩子动机和具体情况不的不同,结果会大相径庭。

薛老师提到他女儿刚开始写作时,拼写错误很多,但老师从不纠正。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是孩子的注意力和精力就那么一点点,顾了这个就不能顾那个。而当务之急,是鼓励他们用文字表达自己。如果每个字都改,他们顾了拼写,就筋疲力尽了,而且也觉得太枯燥,不想学了,也不可能再用句子表达自己。

在这点上,我家的做法与美国的教育完全一致。当老师嫌小鳅写作文啰嗦时,鳅爸就有不同观点。他说他即使要给孩子修改作文,也不会改太多,如果孩子的作文给改得面目全非,文章是漂亮了,但孩子写作的积极性会大受打击。孩子刚开始写作,啰嗦在所难免,写得多了慢慢会好的。保护孩子的写作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教育,尊重并鼓励孩子自己新鲜的感受和原创的表达,即使这些很幼稚甚至有不少错误。孩子是最有创造力的。

 一个孩子的降生,是对这个世界的新贡献。许多孩子,可以成就其父母不可想象的事业。因此,对孩子不仅要爱,也要敬畏。要珍惜他们内心的感受、他们的意见、他们的原创,帮助他们把这些东西挖掘出来、贡献于世界,而不是让他们机械地接受我们的成见,更不能人为地把他们对世界的新鲜感给剥夺掉。我们永远要记住:孩子未来是否成功,取决于她或他给予了世界什么,而不是她或他记住了什么别人告诉他们的东西。 常青藤原则培养的是说话的孩子,而不是仅仅听讲的孩子。孩子要在表达自己的过程中,加深对世界的认识。

事实上,以表达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不仅增强了孩子的创造力,也使其接受知识的过程变得更有效率。

在尊重原创方面,我家的教育方法与薛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小鳅非常喜欢编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晚上从外婆家吃晚饭回家的路上,她都会给我编一个故事。小鳅还喜欢和鳅爸一起编故事,故意给对方继续往下编设置障碍。小鳅是个有想法的孩子,总喜欢找机会给我和鳅爸上课,由她做老师,讲环保等她感兴趣的主题。对于小鳅的一切原创行为,我们一直持鼓励和赞赏的态度,并给予积极配合。

看到薛老师给女儿讲银行存款和利息等理财知识时,我想到当小鳅津津有味地看儿童理财书《小狗钱钱》时,也问到我们很多金融方面的概念,如银行如何挣钱,为什么把钱存银行能得到利息,什么是政府,政府怎么会有钱,这些钱都怎么用等等。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们全家起床前鳅爸生动地给小鳅讲解了很长时间。小鳅在超市买酸奶等东西时,不仅会看保质期,而且常常告诉我今天这个促销,比平时便宜很多,所以她买了这个。

我一直筹划着让小鳅和同学一起去公园门口卖一次气球什么的,卖完后让孩子们了解进价、卖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看看是否赢利、赢利多少,最后再把赢利的钱捐出去。

薛老师在书中有不少关于穷富的内容。关于穷和富,我们也问过小鳅,她觉得我们家富吗?小鳅摇摇头,因为她看到不少比我们家富有的家庭;再问她,我们家穷吗?她还是摇摇头,她觉得她从来也没有过想要而我们家买不起的东西,当然她要的往往是书和画画之类的文具,所有这些我们是敞开供应。我家每周都会买书,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需求的书。我告诉小鳅,我们家肯定不穷,因为我们每年都会出去旅游,会住四五星级的宾馆。如果真穷的话,旅游就可以省掉了。  

当我问她钱是否重要时,她总会回答:“重要,但钱肯定不是最重要的。”问她钱是否能买到一切,她的回答是否定的。其实这就是我对钱的看法,现在也成了她的了。

在小鳅出生前,我们与小区里的人基本没什么交流。因为小鳅的缘故,我们和邻居们关系都密切起来,他们都喜欢逗逗小鳅,夸夸小鳅,和薛老师一样,因为孩子,我们的世界变大了。

看到书中一些与小鳅相关的内容我会与小鳅一起共读。

 这种推迟欲望的满足,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当家长的大概都见过这样的孩子:他或她在吃饭时,把最好吃的东西留在最后吃。孩子两三岁就可以发展出这种能力。家长稍加点拨,这种餐桌上的小心思就演化成了投资家的智慧。

 当小鳅看到这里时,兴奋地欢呼起来,因为她总是把最好的留到最后才吃。小鳅从小就不馋,在她一两岁时因咳嗽不能吃瓜子,但她可以看着我嗑她也爱吃的瓜子,没有一点问题。所以我们都觉得她对吃没有太大的兴趣。她吃东西很慢,一小口一小口的,一副舍不得吃的样子。当她花了20分钟才把一颗巧克力吃完时,我和鳅爸已经把整盒巧克力都吃完了,她则大叫着抗议我们把她那份也吃了。如此看来她不是对吃真的不在意。

 这个小小的游乐场,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俱乐部。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有限,不能什么俱乐部都参加,所以俱乐部之间就要竞争。你想当头,就得发起一个俱乐部,并能把持俱乐部的领导权。同时,你要能吸引人来参加。如果最后成了光杆司令,俱乐部就失败了。可想而知,成为领袖要有几个条件。第一,你自己要比较人气,人家愿意和你玩儿;第二,你发起的俱乐部要比较有意思,能够吸引人;第三,你要比较能干,会管理,能服人。那个奥莉维娅,就是这么一个人物。女儿说,她常常带一些小东西分给小朋友,而且主意特别多,许多孩子都喜欢和她玩。另外,我们还参加了一个包括她父母在内的家长俱乐部,大家凑在一起,当着孩子的面,夸奖孩子做的好事。奥莉维娅的母亲讲起自己的女儿来说: 一次,奥莉维娅组织一个音乐剧,在开始时,她特地停下录音机里的音乐,问大家是否都能跟上。这显示了她对别人的关心,显示了她的领袖才能。

 看了电影《2012》后,小鳅在班里成立了2012环保小组大力倡导环保行为。由此,小鳅对上段内容很感兴趣。

书中很多育儿的实例都成了我教育小鳅的好例子。

当同学珊娜拿了薛老师女儿的铅笔,而致使她考试成绩大受影响时,薛夫人问她:“珊娜拿你铅笔的事情,你告诉过别人吗?”女儿说:“没有,我也绝不会这样做。因为我一告诉别人,大家就都会觉得她是小偷。我不要大家这样看她”我感到薛老师女儿小小年纪就能那么为别人着想,真是难能可贵。我们经常教育小鳅对人不要过分苛责,要多为别人着想,正好用这个事例向小鳅说明为别人考虑的重要性。

孩子生来都难免自私,所以需要我们做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小鳅刚上学时,经常说这个同桌这里不好,那个同桌那里不好,我们一直鼓励她去多多发现同桌的优点。现在,小鳅回家来,会时不时说她出同学的优点,每个同桌在她眼里都变得可爱起来。我们相信,她的同桌们可能还是那样,变化的只是小鳅的专注点。2010年12月31日,小鳅班里开年末联欢会,老师说所有的同学都自顾自地拿凳子,只有小鳅等三个同学给老师们搬凳子。能够想到别人,这是小鳅最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