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出租(或合作办厂)冰柜厂


通辽市出租(或合作办厂)冰柜厂

位置:通辽市科尔沁区霍林一委5组81号(通辽市霍林派出所后院)
基本情况:水电齐全,无供暖!有渗水井,房屋及院面积260平方米左右!
出租价格:面议
联系方式:13146948557
QQ:3255717

 

 

------------------------------------------------

地形地貌

  通辽市地处松辽平原西端,属于蒙古高原递降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击平原地带。北部山区属大兴安岭余脉,面积19349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2.5%,海拔高度1000-1400米。中部属西辽河、新开河、教来河冲击平原,面积1250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1.0%,平原区由西向东逐渐倾斜,海拔由320米降到90米。南部和西部属于辽西山区的边缘地带,由浅山、丘陵、沟壑、沙沼构成,面积27684平方公里,占46.5%,海拔400-600米。全市境内较大的山有罕山、阿其玛山,老道山和青龙山。

气候特征

  通辽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干冷。大部分地区无霜期为90至150天。年降雨量350-450毫米。风能丰富、风能有效时数(3-20米/秒)为5000至6000小时。年有效风功率密度为100至150瓦/平方米。

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9.10万人。年出生人口3.39万人,出生率为10.96‰,年死亡人口1.75万人,死亡率为5.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9‰,比上年低0.6个千分点,城镇人口102.81万人,占33.3%,乡村人口206.29万人,占66.7%。按户籍人口分组,农业人口199.71万人,非农业人口112.80万人;蒙古族人口143.90万人,占46.0%;男性人口159.24万人,女性人口153.2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4:1。(蒙古族人口数量不仅是全自治区,而且也是全国最多的一个城市。)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初步核算,2009[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增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24.0%;第三产业增加值320亿元,增长21.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32494元,比上年增长20.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4:52.4:29.2变化为15.0:53.1:31.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7百分点。

 

  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2.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税收收入31.86亿元,增长24.3%;非税收收入18.84亿元,增长20.2%。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收入5.53亿元,增长12.3%;营业税收入7.38亿元,增长26.7%;企业所得税收入1.80亿元,下降4.4%;个人所得税收入0.77亿元,下降0.9%。一般预算支出152.43亿元,增长26.1%。其中,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的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5.3%、68.3%、45.7%和44.5%,用于科技和环境保护的支出分别增长28.0%和53.6%。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城市和农村消费价格同步上涨。附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2.1%。其中:饲料价格上涨5.1%,涨幅较上年回落19.2个百分点;产品畜价格下降13.6%;化肥价格下降8.5%;农药及农药器械上涨0.6%。

 

  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0%,涨幅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6%,涨幅回落1.7个百分点;二手住宅价格下降1.0%。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3.29万人,比上年增长1.1%。其中:在岗职工23.16万人,比上年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7%,低于调控目标0.03个百分点。新增6.5万个城镇就业岗位。

通辽(12张)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森林

  

  

通辽市森林面积125万公倾,林木总蓄积量1745万立方米。林木树种有46科、80属、220种。

动物

  通辽市野生动物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白鹳、鸨、梅花鹿、紫貂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蓑羽鹤、鸳鸯、天鹅、猞猁、马鹿、黄羊等近30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清沟还有环颈雉、斑翘山鹑、野兔、狐狸、斑鸠。一般经济动物,遍布全市各地。鸟类有18目,49科,212种。野生植物麻黄、甘草、山杏、沙棘等资源品种独特,质地优良。

矿产

  通辽市矿产资源丰富,初步探明

  

的矿藏41种,矿床和矿点190多处。全市煤炭保有量121亿吨;石油远景储量为8亿吨左右;铁、锌、钨、铜等金属矿藏10多处,矿点30多个,为世人瞩目的"801"矿富含铌、钽、铍、锆等稀有金属和重稀土,总储量680万吨;天然硅砂的储量居全国之首,被称为"冶炼之宝"的石墨储量也很可观,功能神奇的中华麦饭石蜚声海内外。

食品

  通辽市土质肥沃、水草丰美。既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被誉为"黄牛之乡"。现有耕地面积91.4万公倾、盛产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及小杂粮等、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亿公斤以上。境内草原面积327.4万亩,牲畜存栏头数达到712.5万头只,特别是西门塔尔牛、科尔沁牛、中国美利奴细毛羊、科尔沁细毛羊、科尔沁马等畜种享誉国内外。

 

编辑本段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由于加快退耕还林还草,年末全市实有耕地面积103.1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49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1.3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63万公顷,增长7.0%。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8.11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81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77.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6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85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6%,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蔬菜播种面积6.8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64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6.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粮食

  产量较上年增加,农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产量429.24万吨(85.85亿斤),比上年增产17.24万吨(3.45亿斤),增长4.2%。其中:玉米359.75万吨(71.95亿斤);水稻18.60万吨(3.72亿斤);小麦8.09万吨(1.62亿斤)。

经济作物

  油料、甜菜产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

  

油料产量10.66万吨,比上年增产0.36万吨;甜菜产量2.96万吨,较上年增产0.66万吨。

 

  蔬菜生产品种进一步优化,新特、精细品种增加,单产效益明显提高。蔬菜总产量273.69万吨,比去年增长18.9%,其中叶菜类产量115.24万吨。特种作物生产进一步发展,鲜切花产量2.5万吨,盆栽观赏植物产量12.5万吨,药材产量1.16万吨。

畜牧业

  生产稳步增长。牧业年度牲畜实有头数1300.49万头(只),比上年增加170.59万头(只)。年末全市家畜实有头数1036.91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62.31万头(只),增长18.6%,其中大小牲畜755.19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11.09万头(只),增长17.2%;猪281.72万头,增加51.22万头,增长22.2%。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1.58万吨,比上年增长42.2%,其中:猪肉31.79万吨,比上年增长68.2%;牛肉11.92万吨,比上年增长11.4%;羊肉6.44万吨,比上年增长61.0%。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资产投资

  2006年该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使该市的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80亿元,同比增长23.9%。

 

  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7.78亿元,同比增长29.6%。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16.08亿元,占43.3%。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6.93亿元,同比增长9.6%;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67.40亿元,同比增长47.6%,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66.03亿元,同比增长48.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93.45亿元,同比增长7.5%。

 

  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工业技改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9.67亿元;制造业完成投资87.19亿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60.75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38.42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7.62亿元;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10.60亿元;教育业完成投资3.29亿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7.24亿元。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采1244万吨/年;铅锌采矿13万吨/年;铁矿开采20万吨/年;城市道路扩建长度39公里;新增高等院校建筑面积83137平方米,学生席位14444个;新建公路8.5公里,改建公路448.03公里,新建客、货运站6000平方米。

国内贸易

  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2.66亿元,增长17.9%;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8.97亿元和29.34亿元,增速达15.4%和15.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90.83亿元,增长17.0%;住宿和餐饮业15.86亿元,增长20.7%;其它行业4.27亿元,同比下降0.4%。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继续改善。全年商品销售总额181.92亿元,其中:批发企业93.80亿元,零售企业88.12亿元。

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3.09亿元,同比增长20.5%。全年铁路实现货运周转量394.3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37.69亿吨公里,增长10.6%;客运周转量35.66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4.02亿人公里,增长12.7%;公路货运周转量3089.80百万吨公里,比上年增加834.80百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1455.46百万人公里,比上年增加69.46百万人公里。民航旅客发运量28867人,发运行李、货物和邮政112.7吨;旅客周转量2188万人公里,货物、邮政和行李周转量9.4万吨公里;总运输线路长度达1736公里。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0亿元。全市有邮政机构154个,邮路总长度3998公里,农村投递路线14016公里。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5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8.5万户。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固定电话89部,移动电话150部;百户农牧居民拥有固定电话54部,移动电话67部。

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3.73亿元,比年初增长12.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0.63亿元,增长9.2%。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8.50亿元,增长21.5%。其中短期贷款157.68亿元,同比增长12.9%;中长期贷款98.23亿元,同比增长37.8%。

 

  保险业收入减少,全年保费收入32915万元,比上年下降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907万元,同比增长0.6%;寿险保费收入23008万元,同比下降10.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602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5792万元;寿险赔款及给付2810万元。

 

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和卫生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文化馆8个,群众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3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通广播的乡123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4.79%,比上年增加0.36个百分点,县、乡电视台81座,通电视的乡123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3.32%,比上年增加个0.36百分点。

 

  2006年该市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学生辍学率明显下降。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在校生15720人,招生3683人;普通高中招生21451人,在校生63818人;初中招生45939人,在校生135597人;普通小学826所,专任教师18621人,招生36999人,在校生21806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67人,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任教师42名;幼儿园22所,幼儿教育班1317个,在园(班)幼儿28990人。学龄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改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53%,比上年度提高0.53个百分点,辍学率为0.15%,比上年度下降0.7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51.95%,比上年度下降3.29个百分点,辍学率为2.07%,比上年度下降个2.6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不包括诊所)242个,在全市卫生机构中,医院38个;卫生院151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0个。医疗床位5527张,医院、卫生院床位5166张,占93.5%。卫生技术人员8636人,其中执业医师3819人,占44.2%,注册护士1926人,占22.3%。

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发展加快,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年末全市环保系统职工共有241人,环保机构23个。环境监测站8个,环境监测人员92人。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84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4%。生态示范区3个,其中国家级3个。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2个,达标区面积9.1平方公里,年内设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环境法制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随着各项增加居民收入措施的落实、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农畜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6年达到13908元,比上年增加2228元,增长19.1%,其中:国有单位人均13995元;集体单位人均12376元;其他单位人均13861元。

旅游

  2006年该市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91.1万人次,同比增长22.9%,其中海外旅游者8829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业总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74.2万美元,同比增长30%。

 

  旅游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引资金额16280万元,其中引进国外无偿捐助185万元,国外直接投资2000万元,外地客商投资12000万元,本地及民间投资2095万元。

 

  旅游产品开发态势良好,已经形成以原始草原、沙漠风光、民族风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骨架的旅游格局,重点推出了四条旅游精品线,一是大青沟—珠日河—扎、霍草原;二是孝庄故里生态旅游区—大乐林寺—莫力庙—古榆园—清王府;三是努古斯台—阿古拉—博王府—大青沟—兴源寺、福缘寺—塔敏查干;四是阿古拉—珠日河、鲜光民俗村—莫力庙—羊场农家乐、牧家乐。

 

编辑本段投资环境

优越的地理位置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南与辽宁省接壤,东与吉林省相邻,距大连营口锦州天津等港口城市300 700公里,距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阳250公里。既属东北经济区,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区域中的东部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开放的新通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投资条件。

优惠的投资政策

  通辽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地区中的少数民族地区,既可享受西部大开发的鼓励政策,又可享受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同时,针对项目的性质、牵动和辐射能力,还可采取一事一 议的方式,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

便利的交通通讯

  通辽站是全国38个铁路编组大站之一,现已形成5条线,6个方向出入的铁路枢纽。境内有四条国道,形成贯穿全境、连接东北及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的伞路网络;国家高速公路大(庆)广(州)高速G45通辽到赤锋段已于2007年10月18日正式通车,通赤高速是内蒙东部第一条高速公路。可起降中型客机的通辽机场,有客机直航北京、呼市,乌鲁木齐等地。信息传输数字化,固定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电话实现全球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通讯枢纽。

丰富的矿产资源

  通辽市资源丰富,能源充足,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已发现各类矿种4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20多种。全市煤炭总储量133亿吨,石油远景储量8亿吨,硅砂储量550亿吨,石灰岩储量2.2亿吨,麦饭石储量3000万吨。“801”稀土矿已探明储量680万吨,是特大型重稀土矿。铀矿储量也相当可观。通辽市是全国重要的型砂、玻璃用砂生产基地,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全市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约1.3万亿元。

较发达的农牧业

  通辽市土地辽阔,水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现有耕地88万公顷,草原面积290万公顷,宜农宜林荒地130万公顷,人均占有土地2.3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8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黄牛、生猪、绒毛生产基地,素有“内蒙古粮仓”和“黄牛之乡”之称。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87万公顷,常年粮食总产量350万吨, 占内蒙古自治区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荞麦大豆绿豆红小豆等,粮食总产量中60%以上为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蓖麻籽,全市种植面积10万公顷,年总产量7万吨;红干椒,2002年种植面积6万公顷,总产

 

  量22.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8.3万公顷,总产量165万吨。麻黄草、沙棘、山杏资源十分丰富。通辽高淀粉玉米、开鲁红干椒、扎鲁特旗绿豆等优质绿色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全市牲畜存栏700万头(只),其中羊存栏283万只,牛存栏121.5万头,猪存栏251万头。全市年肉类总产量25.5万吨,奶类总产量6万吨,禽蛋产量4万吨,羊绒毛产量0.5万吨,牛皮产量5万张,羊皮产量24万张。通辽市是中国美丽奴—科尔沁型羊、科尔沁细毛羊、科尔沁牛的主要繁育基地。

初具规模的工业经济

  通辽市工业发展比较快,基础比较好,门类比较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全市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0个。全市工业企业总资产90亿元,200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4.6亿元。重点行业有煤炭、电力、食品、纺织化工建材、医药、冶金、机械等。农畜产品加工、煤电转化、医药化工、建材为通辽市工业的四大支柱产业。

 

  1、农畜产品加工工业。主要有以当地粮食、经济作物等农产品和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酿酒及饮料制造业、牲畜屠宰及肉类加工业、纺织业等。重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有岳泰饲料股份有限公司、万顺达淀粉有限公司、通辽金锣食品有限公司、草原兴发霍林河肉食品加工公司、科尔沁牛业公司、天蒙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蒙牛乳业、科尔沁乳业公司等。

 

  2、煤电转化工业。主要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进行煤炭开采及二次能源转化。全市年原煤产量500万吨以上,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通辽发电总厂装机容量84.8万千瓦,为东北电网主力发电厂之一。霍林河煤业集团为中国五大现代化露天煤矿之一,年原煤生产能力1000万吨,总投资50亿元的煤电铝联产项目正在建设,投产后可实现能源的就地转化增值。

 

  3、医药化工工业。依托当地丰富的麻黄草资源及蒙医、蒙药资源发展起来的化学原料药及蒙药生产加工业已形成相当规模。现有以生产麻黄素为主的原料药生产企业2家,较有规模的蒙药生产企业3家。蒙药从科研开发、临床试验到生产加工形成了配套的产业,其中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民族制药企业。通辽为我国主要的蓖麻精细化工生产基地。通辽蓖麻化工集团为国内最大、亚洲著名的蓖麻精深加工企业,主要产品通华牌精炼蓖麻油、十二羟基硬脂酸等行销国内外市场。

 

  4、建材工业。主要以水泥制造、水泥制品、玻璃制造、砖瓦生产、耐火材料制造为主,有各类企业100多家。重点企业为福耀集团通辽有限公司,年平板玻璃生产能力240万重量箱。

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教育文化

  这里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名人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僧格林沁及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皆出自这片神奇的土地。享有“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版画艺术之乡”、“中国马王之乡”的美誉。通辽市教育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现有3所大学。其中内蒙古民族大学是在原内蒙古民族师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盟畜牧学院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的综合性大学,下设8个学院、7个科研机构。

别具风格的旅游资源

  通辽市既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青沟及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莫力庙水库等草原、森林和沙漠、湖泊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又有清代王爷府、元代佛塔、金代界壕及福源寺、兴源寺、双合尔寺等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景观。每年一度的“8.18哲里木”赛马节及草原盛会那达慕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编辑本段历史

  通辽市地处祖国北疆,历史悠久,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璀璨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五千多年前,科尔沁草原就已经开始有人类生息。大约三千年前,这里的古代居民已进入了奴隶社会。据考古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迹和生活器具证实,通辽土地上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春秋时,燕国在如今的河北省和辽宁省交界一带,就是现在通辽的中南部地区,为防御东胡人入侵,而修筑的燕长城遗迹,如今在奈曼旗、库伦旗境内仍清晰可辨。这证明最晚在春秋中叶,东胡人便已揭开了通辽古代文明的序幕。后来,东胡人为燕国所败北撤,秦王朝统一中国后,通辽的中南部地区属辽东郡与辽西郡管辖,便成了秦的一部分。

 

  西汉初,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境内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继之而起的是被匈奴控制的东胡族的后裔鲜卑和乌桓族。 汉武帝时,曾三次出兵匈奴后获胜,使通辽同内地的联系更为密切,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和繁荣。 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檀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包括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域,科尔沁草原亦属军事联盟的一部分。

 

  南北朝时期,在鲜卑人生活了近五百年的科尔沁草原上,又兴起了新的民族契丹。契丹族自4世纪中叶,就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唐朝初年,形成部落联盟,受唐朝控制。在隋、唐之际,当时的整个通辽都在以契丹人为地方长官的中原王朝的统一控制之下。各民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以前任何时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了辽代,通辽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金王朝建立后,通辽行政上归北京路临潢府管辖。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通辽纳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到了元朝时期,通辽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

 

  明朝统一蒙古高原后,通辽又属“三卫”所辖之地,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16世纪末,努尔哈赤称帝,改国号为“大金”,通辽基本上受大金所控制。 到了清朝,改往日部落制为盟、旗制,清朝崇德元年(1636年)建哲里木盟。哲里木盟是首统盟,当时包括4部、10旗。后来清政府又先后在蒙古王公贵族的封地设厅、府、州、县的建制,哲里木盟基本上归长春、昌图、洮南三府管辖。在清代,哲里木盟在政治、军事、经济上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里孕育了清代国母 孝庄文皇后,清末名将 僧格林沁。民族英雄 嘎达梅林等。同时这里还有中国安代舞之乡的美称。旅游资源丰富: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清沟 有亚洲之最的沙漠水库 莫利庙水库。有中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的霍林河煤矿。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哲里木盟10旗归北洋政府蒙藏院管辖,同时受东三省监督和节制。 伪满洲国时期(1932年至1945年)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兴安南分省、兴安南省、兴安南地区,分别隶属于兴安局、蒙政部、兴安总省。

 

  解放战争时期,哲里木盟先后改称哲里木省、哲里木盟,分别隶属于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兴安省、辽西省、辽吉省、辽北省。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99年10月,撤销地级哲里木盟建制,成立地级通辽市,辖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原哲里木盟霍林郭勒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县级市,由通辽市代管。通辽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科尔沁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辽市总人口3028419人。其中: 科尔沁区 793913人、科尔沁左翼中旗 511196人、科尔沁左翼后旗 387577人、开鲁县 382836人、库伦旗 172419人、奈曼旗 421049人、扎鲁特旗 292484人、霍林郭勒市 669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