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1年期央票停发央行试图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财经》记者王娟】继上周五(1月12日)央行宣布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周一(1月17日)央行网站公告显示,本周公开市场暂停央票发行。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
直观地来看暂停发行的原因首先是1年期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过大,其次超短期正回购和动态差别准备金工具能够顶替央票的流动性管理职能;然而他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央行试图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央票暂停发生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以往一般都是因为央票发行量较大、央行希望节前更多投放流动性而停发的;本次前提则是央票持续地量(10亿)发行,停发央票对投放流动性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1年期央票暂停发行的原因,鲁政委从直观层面进行了分析,首先 1年期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过大,在 2010年 12月末 1年期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一度达到空前的 120bp, 即便近期央行连续提高了三次发行利率之后,利差亦在 50bp左右,依旧处于历史的高位。由于一二级市场利差过大,央票这一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几近失灵。
其次目前央行使用超短期正回购也能完成一定的流动性回笼功能,而可能推行的动态差别准备金工具更对央票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央行在近期重启了7天、14天的正回购操作,从发行量和发行利率来看,这两个期限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很好行使了流动性回笼功能。这意味着央行可能转向用超短期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来回笼流动性。与此同时,央行可能推行的动态差别准备金工具无论在期限上、成本上,还是灵活性上都更具有优势,可能对央票发行形成替代作用。
鲁政委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央行试图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央行对新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在管理流动性上的虹吸能力更强更具有信心;政策部门在推进利率市场化上的力度和速度比预想的要大、要强。
对于市场的影响,鲁政委认为1年期央票停发应该并不构成1月份将加息的征兆。如果1年期央票就此停发,考虑到此前已连续近两个月地量发行,短期内对债券市场影响不大,但是中长期来看它会使债券配置机构寻找相似期限的替代品,使得诸如短融和超短融的需求量增大;而且1年期会因失去重要的参考利率而可能使得二级市场收益率更加自由,波动性更大,收益率曲线也将更加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