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有泡沫,这一定义。如按时间算,应7、8年前;如按价格算,应在5、6千元每平方米。那么为何到现在还没破?只能说明,房价泡沫是被某些人虚似出来的产物。
首先据目前市场表现来看,房价泡沫说还不能成立。假如有泡沫:楼市成交不可能这样活跃。假如有泡沫,也不可能出现排队买房或抢房现象。假如有泡沫,调控也无需年年进行,同时也无需这也“限购”,那也“限购”。假如有泡沫,难道人们愿意争着、抢着买个泡沫回家吗?所以本人以为,到目前为止,房价泡沫说仍是虚拟的产物。
其次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房价有无泡沫?这一点从国内来看,目前还尚无看到官方明确规定过。而根据定义为中国特色这一点看,本人以为,用西方的什么“房价的这个比和那个比”,显然不符合中国特色这四个字。
诚然,用多数人买不起房,就判定房价是泡沫,其实是可笑的。因为在住房问题上,始终有买不起的现象存在。总不能说,只要有买不起,就认定是泡沫吧?而有些人在7、8年前,在房价5、6千元每平方米时,之所以房价泡沫论失败,错就错在有多数人买不起上。
其实有些人可能忘了,在他认定有许多人买不起房时,相反的还有很多人买得起。今天的房价比起10前不可谓不高,如果要说有买不起房的,比起10前肯定要多的多,那么是否意味着这个“泡沫”更大?而即便是这样,我看买得起房的更多。正如任志强先生在微博中所说“今天统计局公布了全年和十二月的房地产数据。十二月市场交易飞涨,单月创历史新高达21808万平米。最严历调控的一年,总交易量突破了十亿,比去年多了一亿多。销售额也突破五万亿元,再创新高。而个贷所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却下降了五个百分点,只有17.5%的比重。一次性付款的比重大大提高啊。”
所以泡沫不泡沫,并不一定建立在多数人买不起上。我们知道,凡大商品,总存着买得起和买不起两种情况。而买不起了一定认为是泡沫,那是没根据的。就目前商品房而言,也存在着买得起和买不起。买不起了就一定认为房价有泡沫,那么对于买得起人又怎么讲?是否认为买得起人是傻瓜?一个“泡沫”还排队,还争着抢着买。到底谁是真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