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就是灾区老百姓的雪中度“暖”冬
李华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顽强走出地震伤痛,挺过山洪泥石流灾害,四川大地的人们在温暖中迎来了2011年的第一场雪。(2011-01-03华西都市报)
在寒冷的冬天,四川灾区的父老乡亲过得怎么样,这就是最具体的民生。
绵竹市清平乡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元旦期间的清平乡气温在零摄氏度左右。“过冬物资早就着手准备了,到现在陆陆续续发了好几拨,”清平乡党委书记付兴和说,“元旦期间市上对口帮扶我们乡的四个部门还组织了干部职工对清平乡受灾群众的捐款捐物,给全乡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了一床羽绒被、5斤清油、20斤大米和10斤猪肉。”这样的民生,就是这样的一种温暖。
2日上午的白雪也飘进了汶川县银杏乡东界脑村。灾后重建的东界脑村,全是一排排整齐的青瓦白墙的民房。2010年夏天,汶川遭受暴雨泥石流灾害,如今村民的生活秩序早已恢复了正常。刚吃过午饭的刘云才老人,正和家人围坐在火盆边上,一起看电视上的文艺节目。“今年元旦比较冷,不过我们都还能吃饱、穿暖。”刘云才说。今年的汶川的冬天是寒冷的,可是,天气的严寒,和政府对于灾区的秩序也充满了温暖的感觉,这样的感觉,是依靠政府对民生的关心而得到的。
在彭州昨天也下雪了,在龙门山镇的银厂沟里边,积雪已经有10多厘米厚。龙门山镇九峰村的支部书记彭芝茂说,九峰村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现在都还有不少的群众住在临时搭建的板房和棚子了。“不是新房子没修好,是因为有些新房还没通水、通气,大家觉得不方便,所以都还没搬进去住。”彭芝茂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努力给群众们做工作,希望他们能够暂时搬到新房子里去,并积极和上级部门协调,争取尽快地通水、通电。可见,对于民生的关心,如果仅仅是一句空话,这些都是无法办到的。
而在崇州,昨天的崇州鸡冠山景区再次披上一层白色的薄纱。据介绍,崇州鸡冠山乡虽然普降大雪,但是前往鸡冠山的道路并没受到大雪影响。崇州市民政部门储备了应对极端恶劣天气的应急物资。“大米、食用油、棉衣棉被、燃料等,这些都是常备物资。”鸡冠山乡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不仅是民政部门和乡上储备了足够全乡一星期使用的物资,而且还发动每家每户自行储备。
民生在寒冷的冬天最能体验到民生的关心程度,因此人们就更加感到民生从来都是具体的,是必须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而感觉到的,因为有吃饭有衣穿,有御寒的办法,有通电的通水的设施,因此这样的灾区就会有欢声笑语。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