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互联网“一触即发”


  社交网络时代,各种社交服务层出不穷,人们最终要面临(或正在经历)的可能是这样一种生存状态:马不停蹄地在各个社交服务网站和应用程序之间来回切换,以使自己的社交生活时刻在线,甚至疲于应付。有没有想过使用一个简单的触发器,每次都按照你的要求自动帮你更新状态、发表评论或者接收通知呢?ifttt就是这样一种网络服务。

  ifff网站的全称是“If This Then That”,意思是“如果这样,就那样”,也就是说,根据用户的设定,如果某种情况出现了,那么就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样”的部分被称作“任务”——“如果我在Facebook上的一张照片被标记了”或者“当我在Twitter上发一条微博”;“那样”的部分被称作“触发器”(Trigger)——“那么就发给我一条短信”或者“那么就在Facebook上更新一下我的状态”。

  触发器和之后采取的“行动”(Action)全部源自“通道”(Channels),即人们平时使用的个人网络服务或者设备,比如Twitter、Facebook、雅虎Delicious、电子邮件、电话和天气服务等。当特定行为在某个通道上发生时,就在其他的通道上采取特定的行动。例如,你可以设置“每上传一张照片至Flicr就自动更新一个Facebook的页面”,或者“在每天的特定时间说‘早上好’”。

  用户可利用ifttt的服务模式创建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也可以通过把多个任务连接到一起,只通过一个单一的触发器采取一系列的行动。

  ifttt的服务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人们必须得到邀请才能进入。据一些接到内测邀请的业内人士评价,这项服务很简单,而且很实用,但它是否能长久发展还取决于有多少通道可用。

  著名科技博客TheNextWeb的作者布拉德·麦克卡蒂(Brad McCarty)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ifttt操作简易但是力量惊人,“你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定制多种变量,但它留给你的却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自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