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免费师范生心情为啥复杂?


 

首届免费师范生心情为啥复杂?

 

 

21516日两天人民日报连续报道了首届免费师范生的一些问题,这两篇报道是:《万余名首届免费师范生临近毕业心情有些复杂》;《首届免费师范生步入毕业季:期待与政策一同成长》。读完这两篇报道之后,与其说免费师范生的心情有些复杂,倒不如我的心情也变得复杂了。

200724日下午,温家宝来到东北师范大学,在参观了中药化学实验室、基因工程中试实验室后来到了图书馆。在这次视察中总理说,教育是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神圣而光荣。这些年我们加大了教育投入,让孩子们都上得起学,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下一个目标是让孩子们上好学,这就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国家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扶持力度,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随后国务院做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但政策又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要十年以上,一般回生原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

许多省也恢复了免费师范生的试点,这对我国西部和农村基础教育确实是一个好消息,是政府拿出具体的办法鼓励师范毕业生到那里工作,改变农村教育相对落后的局面,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宪法给予他们的权力——得到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这也是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此前已经有一些报道说一些省正在落实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就业问题。但人民日报提出的问题也值得人们思考。

人民日报文化版与人民网推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应届免费师范生调查”,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应届免费师范生中进行抽样,截至213日,共收到20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81份。

问卷中突出这么三个问题:“农村生源成‘免费’主力;63.5%受调查者来自农村;89.2%受调查者家庭月收入不足4000元”;“‘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57.5%受调查者认为就业难;67.1%受调查者认为个人发展受限”;“部分政策限制有争议;‘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争议最大‘提高工资水平’成最有效激励手段”。

随后,16日的报纸又刊登报道:“首届免费师范生步入毕业季:期待与政策一同成长”,一名免费师范生的来信说:“对于‘跨省就业’仍有疑问”;“‘有编有岗’如何保证?”;“政策制订不够细致”。华中师范大学提出让学生找到更适合的平台:如何培养,最终实现“进得来、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如何就业:“主动走访用人单位,听取意见”;“跨省就业既普遍又敏感”。老师们则认为:“政策落实,需要统一行动”,这位教师说:“各省政策出台得快还是慢、态度积极还是不积极,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情况。”

实际上免费师范生的工作的进展总体上进行还是比较顺利,但看完这些报道不免也有一些感慨,国家颁布一个法令,一个具体的政策,还是需要在执行中不断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不断去完善,不断调整政策法令的可行性。

首届师范生报名的时候不管背景怎样,也不管有什么样动机,但从这项法令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毕业之后要“回生原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而各省的情况又不完全一样,任教十年不变,如何让他们实现跨省就业的问题就非常现实;对于这些要到农村做教师的学生他们的待遇会怎样?这个事情已经不是这些学生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现在仍然越是落后,越是偏远地区教师的待遇就越差,这也是教育资源不能均衡的根源,招收免费师范生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唯一途径,政策面的调整始终落后于整个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个大学校长这样说:“进得来、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他比华东师范大学的提法又多了一个留得住。他认为农村教育留不住人是一个大问题,“十年”是一个比较长的期限,但中国需要一大批有丰富经验的从事农村基基础教育的专家,如果留不住,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农村教育的专家。做不到这一条就不能实现温总理所说的:“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首届师范毕业生怕政策到基层会走样,换句话说今天有多少政策走到基层不走样?国务院所属的各部位以及下属的司、局,以及各省的机关既是出政策的研究机关,也是执行政策的机构。不能只出政策,不管政策的可行性,不管政策最终的走向。如果是这样对待政策法令,这就是典型的官僚主义。这样做极可能出台的政策本身就和实际脱节,或者在执行中政策执行中最终走了样,甚至会变得面目全非。这种事例不仅是体现在免费师范生的心情有些复杂?实际上每一项政策的背后人们都有同样的复杂心情,都会追问这些政策的可行性,持久性,会不会走样。说到底正也是一个执政能力的大问题。

中国社会转型是一个平稳的过渡过程,政策的可行性,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在执行中不走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问题会是具体的,而且是五花八门,非常分散,但是根子却在制定政策的部门,根子还是在上面,制定政策的行政机关的工作做没有做到家?做没有做实在是一个根本问题,制定了政策之后放手不管是最要不得的。

我说此刻我的心情也有些复杂,不仅是因为免费师范生的心情复杂,而是整个政策面中都同样的问题,一些法规不能令行禁止,一些地方出现了突发性群体事件,都是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关。政府机关执行法令不能形成整个政策的连续性,可行性。那么我们怎样在社会转型中坚持改革的决心不动摇呢?又怎样做到时时刻刻联系广大群众的,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呼声?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七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