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觉
“有自觉,才有自由。缺乏自觉,昏昏然,何有自由?”
然而自觉何来耶?
自觉来自于人心的清明。所谓“清明在躬,志气如神”。
昏昧的人是不得自由的,非但不得自由,简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如行尸走肉一般。所以,梁公有句云,“此心好莫昏昧去,留得当前做主人”。
“有自觉,才有选择”,此句可以做为经济学家之药石,经济学正是不区分人的自觉心与动物的习惯心的。然而自觉选择,那是何等的艰难!所以经济学的处理方式也未可厚非——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其说近于人,毋宁说是近于动物的。所以,在统计意义上,我们只能看到接近于动物的“习惯”,演化社会科学之所以是“社会科学”而不是思辨玄想,其实也基于此。
如何使心地清明?
第一,精神集中。“精神集中,自觉必明”。“精神集中是自觉的主动的活动,不是被牵引于外事,这里有分辨,前者有自觉,后者缺乏自觉”。
第二,不为物累。大凡物欲而非资生所必须者皆为魔障。所以僧侣或修士,大率以清洁简朴为美。名缰利锁,名在利前,如遇到他人侮辱谩骂,自己能否守得住?如果不能在“名”关上打通,那也是“物累”。
第三,向内关照。“向外发泄出去则自觉不足,内照即不轻发”。修养功夫合内外为一,但入手功夫则在“内照”。“本能向外走,理智挽留住,蕴蓄不发,而自觉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