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体系是中华科学的核心内容


                            易体系是中华科学的核心内容

                 ——《中华自然国学丛书》首册《易非经》提要
    这是一本介绍《易》的书,也是一本介绍中华文明暨中华科学和中华文化的书,同时又是一本强调生活和知识必须由文化和科学两方面构成,才能得到身心平衡与健康的书。
    这是一本为青年写的书。爱祖国和热爱中华文化不能是分离的抽象的。要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得懂得民族科学。本书必须以心(右脑)阅读,用心读就是彻底放下线性逻辑和旧识对自己的束缚。
    俗话说,善易者不占。有人问:要谈伦理哲学吗?-那是外行!答:非也!易之用,小在占卜,大在数理推演;外在哲学伦理。用易占卜,就像虽会使用计算机,却不知电脑运行原理,故为小用。而懂得以易进行数理推演者,正如不仅会使用电脑,而且懂得其运行原理,故为大用。易不仅可以占卜,更能够推演大到天文天体运行、地球地壳变动,中到战争胜败,小到个人过去未来各种变化发展状态。
    《易》不同于《易经》,更不是《周易》。《易》原名《易象》,易即变化或不变,象指星象,《易象》就是记录下来的天象。变化的是天象,不变的是记录,也是大道。《易象》最初是完全由卦爻符号构成的无字真经。中华各门具体科学如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博物、医药养生、农学、建筑等等无不是以《易象》为根本工具建立发展起来的,其后易学才延伸到人文社会各领域。可以说,近代以前的中华文明历程就是《易象》科学发展史。
    文字《易经》源于无字《易象》,《易象》源于《河图洛书》。正如《河图洛书》不可分割,在中华文明中,科学和文化不可分割。
    易的历史,分别有“易历四世”和“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两说,二者哪个说法正确呢?二者都是史实,都正确,但两者含义完全不同。前者是说无字《易》即《易象》,它的形成是经过燧人氏时期的结绳记事造爻,烧制龟甲制散卦,和记录《河图洛书》三件事,加上最后一件即伏羲女娲时代的伏羲做八卦,共为易历四事,由于四件事相隔年代久远,又称易历四世。后者是讲文字《易》即《易经》,尤其《易经》中的《周易》,是经过伏羲做八卦,文王周公做经,孔子序《十翼》,三个阶段完成。前者“易历四世”是以伏羲做八卦为结束的,后者“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是以伏羲做八卦为开始的。
    《易经》是加了后天文字注解的三种《易象》,分为《连山》、《归藏》和《周易》。《易象》是全部易学包括象数派自然易学和义理派人文易学的根本基础。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即中华科学和中华文化的总源头。
     要弘扬民族文化首先要懂得民族科学,民族科学和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中华文明。所以,《易象》既是中华科学的肇始,也就是中华文明的开端。本书正是当代第一本讲解《易象》如何灵活使用及它的形成历史和内容的普及读物。《易象》的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科学不同于西方地面经验起源的天文起源,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认识我们中华民族自己。因此,这一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
     本书从河图洛书如何推演出《易》带你入门,以玩《易》引领你深入,并按太极图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六十四卦及其推演应用的顺序带你浏览制《易》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