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近日在与网民的交流中,出乎意料地公开批评地产商:“在这里我也想说一点对房地产商的话,我没有调查你们每一个房地产商的利润,但是我认为房地产商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你们应该对社会尽到应有的责任。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某地产界人士咀嚼此言,不寒而栗,问我:“温总理是不是想把地产商置于死地?”我说:“何以见得?”他说:“总理说‘我没有调查你们每一个房地产商的利润’,让人觉得充满威胁,而说‘你们的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无形之中就把地产商摆到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这样上纲上线,不是要置地产商于死地吗?”
我哈哈一笑,安慰说:“总理的这句话,表面上说地产商,实际上是说给地方政府听的。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定价随行就市,以总理如此位高权重的身份,即使想骂人,还轮不到小小的地产商。谁都知道,高房价的最大既得利益者是地方政府而不是地产商,总理想调控房价,最大的阻力来也自地方政府而不是地产商。但总理不能够当众公开直接地指责地方政府,这样做会给政府施政和社会安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但又不能不说,所以就拿地产商开刷。这叫做‘敲山震虎’,通过敲地产商这座‘山’,来震地方政府这只‘虎’,以取得‘一石二鸟’的效果。”
朋友恍然大悟。
我接着说:“不仅如此,总理还透露了今后的如何‘制服’‘各路诸侯’的策略。”
见他饶有兴趣,我继续说:“大凡身处高位,最无可奈何的是下面阳奉阴违,阳奉阴违的厉害之处在于,对于责任,能柔若棉花,化之于无形,对于好处,能滴水不漏,玩之与股掌。但如果不慎中毒,要寻找解药,就无所遁形,服服帖帖了。温总理高调表示,‘中央已经下了这个决心,计划在今后五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这句话大有文章。去年的590万套,今年的1000万套,如此加码,已经让地方财政气喘吁吁了,千万不要以为‘限购令’、‘限外令’仅仅是限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还收紧了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财路’,再加3600万套保障房,完不成就问责!各路诸侯哪里还能招架得住?只能向中央政府俯首称臣,瞻予马首,以求中央政府发饷填空。这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艺术。”
朋友不禁叹道:“深啊!”
我说:“中国人是最难管理的,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很特别的,有时间再另作探讨。对于这次房价调控而言,一定是总理说了算。然而对于中国的房地产而言,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中国的房地产问题,根源不在房地产上,而是经济体制缺陷和经济结构失衡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此番调控也许可以把问题暂时压住,以后还会出现另外的甚至是更大的问题,那已经是下一届政府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