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也许会说,我们的健康需要食物,需要金钱,需要时间。
拿食物来做例子吧。
确实健康离不开食物。我们的身体每分每秒钟都在不停地更新自己,新陈代谢。毛发,肌肉,骨骼,皮肤和血液的更新都需要原料。这些原料主要来自我们的食物。一个人选择吃什么会对身体产生累加作用。其实,我们平时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隐含了饮食对健康的巨大影响。
您知道一个人一辈子要吃要喝多少吗?有人估算了一下,如果一个人能活到65岁(当然您肯定会活得更长!),要吃7万多顿饭。连吃带喝,我们一辈子大约要消耗掉50多吨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神奇的身体一辈子至少要处理掉10万多斤的食物和饮料!
数百万年人类一直面对食物短缺
几百万年来,人类一直通过采集狩猎来获取食物。虽然吃的种类很多,但来源不稳定,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大约在1万到2千年之间,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类先后进入农业社会。因为饲养和种植的东西有限,我们吃的食物种类少了。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大多数时间,我们面临的还是食物匮乏的挑战。
数百年前,人类开始进入工业社会。食品生产的工业化进一步减少了我们食物的种类。由于食物生产的速度赶不上人类繁殖的速度,工业化的早期,人类还是没有解决食物短缺的问题。
可以说,饥饿伴随人类数百万年。为了生存需要,有什么就吃什么。填饱肚子最重要。“吃什么”和“怎么吃”是次要的。
感谢文明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展,最近,我们基本上解决了食物短缺的问题,开始吃饱了。吃饱之后,“吃什么”和“怎么吃”就上升到最重要的地位了。
互联网让我们面临信息“消化不良”
于是,就有人提出,我们的健康更需要信息,因为食物短缺已经不是问题了。我们需要的是正确利用食物的信息,帮助我们健康。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基本条件。
科学信息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健康还是生病,基本上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饮食和呼吸来发挥作用的。英语里有两句格言:“吃什么,您就是什么。”“怎么吃,就吃出什么样的您。”说的就是饮食对健康的影响。
现实中,我们常常受各种因素影响,不知道或者不能自由地去选择最好的饮食。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信息。什么是最好的饮食?科学根据在哪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类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这类信息已经多得让我们“消化不良”了。我在百度上用“健康与饮食”一词搜索了一下,0.007秒钟搜出2,330,000篇相关网页。估计要浏览完这些网页至少要花好几天时间。更难的是,怎么知道这些网页里,前后矛盾的信息中,哪些信息是准确的?
2010十大健康事件都和信息“鱼目混珠”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本刊刚刚选出的,在2010年牵动国人神经的十大健康事件,无一不和信息的“鱼目混珠”有关。其中至少有五个事件直接和饮食信息有关,如问题奶粉,转基因食品,营养强化食品,反式脂肪酸,小龙虾迷雾。
这些和饮食相关的信息都是扭曲了的或者不完整的。如三聚氰胺奶粉重现江湖,为什么?躲躲闪闪,越说越让人糊涂。如圣元“激素奶粉”、强化食品和转基因食品,信息误导,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担忧。如反式脂肪酸,将问题夸大,唯恐天下不乱。还有张悟本事件,利用信息牟利。“把吃出的病吃回去”,其实也和饮食信息密切相关。
饮食信息在2010年的健康事件中所占比例如此之大,至少可以说明,今天国人健康的重点已经不仅仅是“看病”了。“吃什么”和“怎么吃”已经成为我们健康的重点了。
没想到,2010年,充斥我们媒体中,与我们老百姓每天生活休戚相关的饮食信息,居然大多数是错误的或者是误导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我们还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第一次面临“吃什么”和“怎么吃”的问题。很显然,我们祖先在饿肚子时积累的许多饮食经验,很难指导我们今天“吃什么”和“怎么吃”。
但是,惯性的力量很大。缺少准确的科学饮食信息,许多人只好回头相信“老黄历”了。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病人数和高血脂、高血糖高危人群数,史无前例地增加。
可见,如何获得,理解和辨别信息的真假,如何应用信息,对健康的影响远比信息本身更重要。
我们的健康最需要健康素养
健康科学日新月异,信息更新和传播速度极快。寻找和得到健康信息,判断健康信息的真假,以及正确应用健康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健康地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健康素养。因为健康素养就是获得,理解和应用健康信息来维护和促进健康的能力。简言之,健康素养就是应用健康信息管理自己健康的能力。
要健康,不能没有健康素养。因此,我们的健康最需要健康素养。
最近,来自太平洋彼岸的信息也印证了健康最需要健康素养。2010年12月9日,美国权威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其“展望”栏目中发表了题为“不断提升美国人的健康素养”的重头文章。
文章指出,健康素养已经成为美国的重中之重,事关国民健康。美国政府认为,健康素养是美国正在启动的医疗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最近,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公布了“提升健康素养的国家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设立了七个目标。目的是:让美国医疗系统提供的健康信息和健康服务,更容易被美国人理解和使用。
行动计划指出,每十个美国人中,有九个人不明白医疗系统提供的健康信息。
行动计划认为,利用健康信息作出知情决策是每个人的权利。准确、明白和容易应用的健康信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健康。健康素养要从娃娃抓起。通过教育不断强化。活到老,学到老。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帮助个人和社区提升健康素养。
和美国相比,中国提升健康素养的任务更加任重道远。
首先,中国医疗系统提供的健康信息和美国一样,充满专业术语和不容易理解的医学概念。普通老百姓很难明白其中含义。
第二,中国健康市场充斥着张悟本和李一之类打着健康旗号,传播错误信息的所谓“大师”。一时还看不到绝迹的可能。
第三,中国从医护人员到媒体,从领导干部到平头百姓,健康素养提升的空间都很大。
第四,中国主流社会目前还没有完全接受先进的大健康观念,没有意识到提升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此,在2011年新年之际,我再次呼吁:健康素养事关健民强国,事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再怎么强调健康素养的重要性也不过份。愿天下有识之士都能行动起来,为提升国人的健康素养而努力。
《健康管理》杂志再次承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为提升我们读者的健康素养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们希望,在2011年,杂志的内容将会更加轻松,您们的阅读将会更加享受。只要您阅读,您就能在不经意间提升自己的健康素养。
我们的健康需要什么?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