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新婚夫妻的忘年之交
这年头,人在江湖,确也听到不少花边新闻。所谓爱情是文学永久的主题,大不了男男女女之间那种缠缠绵绵卿卿我我的那些事儿。当然了,人世间再婚不是新闻,而忘年之交,应当是个新闻。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个剩女不怀春?那个剩男不愿意再婚?
图片中,是两对恩爱夫妻。一对是我的弟弟和弟媳,30多年的结发夫妻;一对是我的姨表外甥女(下简称侄外甥女)和姨表外甥女婿(下简称侄外甥女婿),去年国庆节期间均再婚新婚燕尔。他们的脸上,并没有贴上久婚与再婚的标签,却掩饰不住心里那绽开的微笑。因为,他们一对或者早已告别了剩男与剩女,另外一对或者从新开始告别了剩男与剩女,都有某种成就感、满足感与自豪感。告别剩男与剩女,不是任务胜似任务。特色社会里,离婚大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每年三四百万的离婚男女,加上现存的数以亿计的剩男与剩女,令特色社会褪了特色,你说说,这个社会的任务与父母、家庭的任务,要多严重,有多严重?
人类社会的薪火传承了几万年,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沿袭了几万年,这是婚姻与家庭的现象。然而,婚姻与家庭的许多隐私与秘密,竟然令许许多多的心理学家总是猜不透摸不着。上面一帧照片很普通很普通,作为分析婚姻大事的一个小样本来讨论一下,也未尝不可。纵然谈不上写论文,也作为茶余饭后的感想与谈资也可以吧。
先说第一对。弟弟与弟媳是门当户对,情趣相投,可以说是天作地合。弟弟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对人诚恳热情,经常是笑容可掬的样子,年轻气盛时深得许多女兵的青睐。与弟媳恋爱时,他是解放军南京某通信工程学院的教员,弟媳是武汉部队某通信连文化教员。弟媳是个非常温柔敦厚的女性,一点高干子女的架子也没有。弟媳的老爸爸是该学院的一个老资格的高干,38年抗战的老革命,石家庄籍人,身体棒棒的,非常和蔼可亲,很帅很帅的那种人。我爸爸当时是武汉部队机关的干部。两家是革命军人家庭,文化背景很接近。弟弟年轻时长得英俊,武汉军区里也有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军官也一直追求他,我爸爸妈妈要想他在武汉找个合适的,然后调回武汉工作。这样一直僵持了几年时间。那年五一节,我弟弟突然宣布与弟媳结婚,要的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那种先斩后奏的样子。可见他俩爱之深、情之切。
89年,武汉军区因撤军而撤销了,部分机关被广州军区合并。爸爸也从武汉调到广州。几年来,老爸爸一直挂念弟弟及孙儿洋洋,动员他调到广州军区来工作。弟弟总舍不得那个老单位,一直没有成行。到了03年,爸爸分得了一套大房子,再动员弟弟到广州来发展。当时弟弟已经是6年的上校正团,在副师职位置上呆着,只不过是命令没有下达而已。后来,我们一直在宣传广州这边转业干部的好处。他终于带着我侄子动身了。没多久,弄了个学校的校长当上了,职级没有降,不像其他转业干部一般只能降一二级使用。3年后,弟媳毅然决然地放弃在广播电视集团公司的中层干部好职位,内退到广州来相夫教子,每月少几千元的收入也无冤无悔。匈牙利诗人斐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而弟媳的信念是:工作诚可贵,金钱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两者皆可抛。弟媳害怕的是,两人分居久了导致离婚家庭破裂,故不顾一切地紧紧跟踪弟弟来到广州长相厮守。他们俩真是公不离婆,枰不离砣,结婚三十年来,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俨然如初婚夫妻一样过日子。
再说侄外甥女他俩的婚事,应当说是别具一格。她呀,原来是黄石市粮食局面粉厂的技工。90年代中期,月收入也有2000元左右,这在中部城市算不错的了。98年的私有化风刮到他们单位,好端端的工厂贱卖给私人老板去了,单位一座宾馆价值二千万的,二百万就这样贱卖了。还有一家酒厂,就是现在劲酒酒厂,现在价值好几十亿元,那个时候几十万元就贱卖掉了。紧接着,她跟着同胞们下岗了,带着女儿离婚了,前夫是个中学教师,据说是个花花公子。她在结婚前,谈了一个老乡,在广州军区开小车的志愿兵,人蛮好个小伙子,谈了几年崩了。原因是小伙子不愿意退伍到家乡工作,后来退伍安置在司法局工作,待遇也不错,后来也离过婚,离婚后追她有几年,却是被她“嫌弃了”。
表姐与表姐夫也是粮食系统的中层干部,两个人分得一套旧楼房的第一层,面积大概只有六十多平米。她们利用那房子开了士多店,她投资。没想到,每月还有六七千元的收入。几年下来,她攒了一笔钱,将自己的楼房重新装饰一新。她离婚十年有余,有时候感到很寂寞,就打长途电话向我倾诉。我在广州给她介绍了几个剩男,介绍职工的,她说找个蓝领的太没情调了;介绍现役军官的,她又说职位太高,军人太严肃了,受不了。原来,她是信奉孔夫子“父母在,不远游”那一套,舍不得家中那些坛坛罐罐和那间破士多店。
侄外甥女勤劳俭朴,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四十岁年纪居然像个小姑娘。人长得标致,也非常活泼,非常爱开玩笑,成天嘻嘻哈哈的样子。不像其他人因为离婚就一蹶不振,成天搭拉着张苦瓜脸,对人爱理不理、爱说不说的样子。她从没有刻意的去美容,天生一副苗条的身材与秀气的脸膛,丰韵犹存,着实有些迷人的风采。她很少打麻将,但天生的聪颖,一上场就赢牌,运气特好。
那位侄外甥女婿,说是晚辈,但他还大我几岁呢。他是地级市国药医药集团的董事长,去年刚刚退休,并且留职。去年我询问他,你一个堂堂正正的企业首长,怎么就看中了一个下岗工人?他笑了笑,只要两情相悦臭味相投就可以了,我占了一个大便宜,我值得。我也笑笑,你应当向我们介绍恋爱的经过,让大家伙儿乐哈乐哈。“我是叶总的顾客,我经常到她商店里买东西,我发现这里的东西好,人更好,我就是近朱者赤、近美者黑呗”,他脸上挂不住一副狡猾的冷笑。
原来,他是一个记性很好的人。一个地级市集团公司的老总,对于下面各市的人和事,几十年来的人和事,仍然记得一清二楚。我说一个姓占的文革时是个造反派,当了个革委会副主任,后来调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去了,你认识他吗?“我记得,他叫占X东,是新下陆那里的人。”我说,我有个初中女同学,据说卖药每年赚几十万,姓刘的,不知道是不是你手下?“我知道,她不是卖药的,是与别人合伙开制药厂的。”他老公是个法院院长,是我堂侄子。“是个副院长”他马上纠正道。他对于我的女同学的家庭了解得一清二楚,连她儿子犯了个什么法,受到什么处分等等,了解得很透彻。心里非常佩服这个侄外甥女婿,作为一个企业的老总,竟然对于手下1000多个新老员工了如指掌,连家庭中的私事也全然知悉。怪不得他多次获得上级部门颁发的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做事非常的精细,一丝不苟。他们旅行结婚,经过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四个地方,时间、地点、乘车、活动、拜会的各色人等、送什么礼物等各个细节,用A4纸打印了足足六个P,好祥细好祥细。10月23日中午他俩到得广州,仅休息片刻,就让我当向导带领他们去广州电视塔浏览,浏览后就回来歇息。第二天在广州繁华的地方浏览了大半天就打道回府,一点也不浪费时间。
以上介绍了两组夫妻搭档,从那些零零碎碎的琐事中,我们兴许可以找出现代婚姻的一些带规律性的倾向出来。一组是婚姻非常稳定的类型,两个人都是军人出身,然后转业在事业单位,思想、性格、工作、生活和家庭稳定,社会地位高、收入高,儿子读警官学院,也很听话很有出息。所有这些,都是维系婚姻、家庭长盛、爱情长青的良好条件。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观察,机关事业单位离婚的概率比企业的概率小许多。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福利事业一直在向机关事业单位倾斜,没有受到企业破产下岗失业等什么不利因素的影响与冲击,工作生活上无忧无虑,可能是物质变精神吧,物质充裕,使得工作、生活蛮有信心与决心,加上两个人门当户对,条件相当,性格合拍,和睦相处,能够保持爱情青春活力,三十年如一日,如汩汩泉水不断上涌。
另外一对,是平中见奇。说其平凡,指企业的离婚者很多,很平常。产生的原因,无外乎是九十年代那场突如其来的企业改制,对于企业职工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经济上、生活上带来了许多冲击与压力,许多人因此得了抑郁症,郁郁寡欢,许多夫妻三天一小炒,五天一大吵,吵吵闹闹的结果,是棒打鸳鸯,真可谓“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来时各自飞”。 侄外甥女与侄外甥女婿应当属于上述那种类型的离婚者,当然指的是以前离婚的背景条件哪。说其奇迹,一来,他们年龄相差整整二十岁,能够走到一块儿相濡以沫,确实是不容易。当然,当年八十二的杨振宁与二十八岁的翁帆再婚,那个年龄是真正的悬殊。一般而论,男子的性欲比女子的性欲要强许多,双方之间身体素质好,不影响性生活是其合拍的基点。所以说,侄外甥女与侄外甥女婿的再婚是奇迹,不是“奇怪”, 杨振宁与翁帆的再婚是奇怪。二来,他们二人的社会地位悬殊,能够组合在一块儿是奇迹。这一组,要说门当户对,基本上谈不上,只不过是两者之间都有段失败的婚姻而已。一个相当于县处级干部,一个是个普通工人并且是下岗工人,社会地位确实有些悬殊。如果说,用“郎才女貌”来解释,也许说得过去。新郎官有地位,有才华,有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对于女方有安全感,故有凝聚力与向心力。其优势互补形式,就是以他之才华之长弥补年龄大的短板。新娘子年轻漂亮,有品味,有气质,有内涵,入得厨房进得大堂,对于男方有吸引力,爱因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一见钟情。
两个再婚夫妻的忘年之交,给了许多未婚与向婚男女朋友们一个启示:恋爱与婚姻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的挑剔行为与过分忧虑。为什么许多条件很好的高级知识分子,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当剩女?而且是条件越好的陷得越深?高处不胜寒,只能怪自己。能够门当户对的固然是好,不能门当户对的一概的御敌于家门之外,未必是一件好事。我的侄外甥女是一个榜样,值得许多剩女们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嘛!
天涯何处无芳草?天涯何处无坚果?
2011年三八节于广州
字数:404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