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策划创意的来源与形成


 
旅游创意的异态混搭说
 
从外在形式而言,旅游策划创意表现为不同形态的既有元素之间的重新搭配,即异态混搭。“异态混搭”这一词语是克里斯比尔顿(Chris Bilton)在《创意与管理》(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中首次使用的[6],用以表达创意产生于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程序与观点、不同背景与环境之间。其实,这种思想最早产生于广告学中,被总结为元素组合论,其代表人物是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他在《产生创意的方法》A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Ideas)一书中曾明确指出,创意完全是旧元素的新组合[7]
 “既有元素”是指原来就存在于各行业、部门、领域的事物,既包括旅游资源和产业要素,也包括与旅游没有直接联系的事物;这些元素越多,产生创意的概率也就越大;与旅游的直接关联越小,组合后的新颖性、独特性往往越强。例如,在传统观念中,位于西南地区的官渡古镇与地处中原的少林寺几乎没有直接关联,但经过策划和实施,两者实现了“联姻”:少林寺接管官渡古寺庙、开设武术学校,对于盘活官渡古镇旅游资源、提升市场影响力起到了重要作用“重新搭配”是指根据旅游需求特征将创意对象与其他要素借助科技、工程与其他手段创新性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功能和体验。一般而言,搭配的方式包括下列四种:多角度、多途径的搭配;超时空的搭配;跨学科、跨领域的搭配;看似不合逻辑的搭配。同时,搭配过程中应强调生态、文化与科技三个维度的创新,方能取得出其不意、耳目一新的效果。澳大利推出的“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哈密尔顿岛看护员招聘创意,就是把旅游营销、人员招聘、全球海选、网络推广等“元素”巧妙地组合起来,演绎了一台创意营销的精彩戏剧,以创意独特、绩效优良而被誉为“最佳旅游创意营销案例”。因此,旅游策划人员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并且在把握策划对象特质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进行全新的搭配。当然,并不是知识、经验和信息越多,产生的创意就一定越多,其中存在一个既有经验和思维定势之间的矛盾问题。总体来看,旅游创意与知识、经验、信息之间呈倒U形关系。(资料来源:李庆雷. 旅游创意策划初步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