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友自驾探索神秘尼泊尔总结篇


    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让尼泊尔这个古老的国家显得异常遥远,梁羽生的系列小说也给那里添加了更多神秘色彩,其实这个古老的国家一直没有中断过和中国的交流,中国大量的佛教文化、建筑都有尼泊尔的风格在其中。从释迦摩尼的诞生地蓝毗尼,到藏传佛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入藏前悟道的帕平,中国的佛教文化很多都从尼泊尔一路传承过来,北京的几处白塔、拉萨大昭寺更是典型的尼泊尔风格设计。而中原的武术至今也是尼泊尔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4月的天气,自然观光线路令人失望

    今天的尼泊尔,我们更多提及的是当地众多的联合国自然文化遗产、古老的印度教、原生态的环境和雪山徒步旅游路线。自然观光路线通常从加德满都——纳加阔特——博卡拉,这条路线200公里乘车需要耗时8个小时以上,沿途以看雪山、徒步路线为主。另一条线路从加德满都——奇特旺自然保护区120公里耗时5个小时,主要以参观森林公园、野生动物为主。目前尼泊尔境内的交通条件仍然很糟糕,在这儿可不能像在国内一样根据距离计算时间。几个重要景区间已经是尼泊尔最好的国道了,但最好的条件下也只能以时速30来计算时间。

 

    跟着永源车队我们走马观花的浏览了奇特旺自然保护区和博卡拉徒步线路,但在4月份天气转暖已经很难看到远处的雪山高原,尼泊尔独特的雪山风光应该在每年冬季短暂的日子里才能看到,相信很多去过尼泊尔的朋友都会感到失望:大部分攻略、宣传手册推荐的风光都是DEMO版却没有注明不是所有人去了都能看到的,没有了远处的雪山,尼泊尔的徒步路线甚至还不如国内的大部分2线城市的郊区。奇特旺的大象也远没有动物园里多,别说那是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很明显这里看到的野生动物、行走的路线都被限制在非常小的一个区域内,“偶遇”的动物也都是提前安排好的,这一地区目前还是游击队出没的地方,相对来说危险性较高。

 

    经常看到很多旅行攻略,每到一处都把当地说的不来遗憾终生,其实每一处风景都适合不同的人,不把当地的特色说清楚很容易误导别人。以尼泊尔为例如果你是一个酷爱徒步运动,肯花上一周时间背包穿越高山,或者喜欢自行车运动,在国内也经常能骑车一周旅行的,那么在冬季11-2月份来尼泊尔,会是个好选择,对于很多出门只喜欢摄影、看风景拒绝徒步几天的人来讲,来尼泊尔就会失望。仅仅是漂流、蹦极、享受原生态的自然风光?那不如去老挝的原始森林,那边的交通、卫生条件都比这里强很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发差呢?要知道尼泊尔是西方发达社会极力推崇的世界最佳徒步路线,也许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想找的一个穷困潦倒的原生态地方徒步不容易,可在中国随便找个山区里比这穷的地方多得是,我们就别凑这热闹了。再者发现尼泊尔路线是在70年代的事儿,现在博卡拉拥挤的人群、泰米尔昂贵的物价已经远远不是当初原生态的状况了,可以说那边现在就是过度开发的周庄、丽江,而除了物价基础设施又远远没有跟上。

 

    出门携带一本LP是最好的旅行指南,各种旅游所需要的信息如住宿餐饮景点交通甚至文化介绍都足够详细,不足之处在于这样详细的内容很难实时更新,我带的版本应该是06年底的版本,按照上面的价格已经没法在当地生活了,尼泊尔当地的物价很怪,手工艺品如羊绒、铜器还是很便宜的,而很多日常用品却贵的惊人,一瓶普通啤酒要25元以上,一副扑克牌要40元人民币,这和当地贫困落后的生活水平很不对称,明显本地人不消费的东西都贵的出奇。

 

    可以说,来尼泊尔最值得看的是当地的融入生活的印度教,喜欢探寻地方文化、手工制品的朋友在加德满都附近就可以找到这些原生态的氛围。

 

去奇特旺的路上可以经常看到全副武装的政府军,这一代并不安全

 


奇特旺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只有几只犀牛,看到我们很无奈,每天它都要被骑着大象的游客围观数次,很愤怒




博卡拉,后面的鱼尾峰若隐若现,冬天来据说可以看到美景















世界和平塔,在博卡拉的山头




加德满都山谷,空气不好污染严重

 

神庙的世界,节日的世界

 

    在一个不适合的季节来到尼泊尔看不到壮观的自然风景,我们只能把行程放在人文方面。一路走来永源给大家安排的都是当地最好的酒店,可世界各地的酒店和自助餐似乎都很雷同,。终于活动结束的时间到了,夜幕中送走最后一批同伴,我从radisson酒店背着大包去thamel,真正的尼泊尔之旅开始了。

 

    Thamel位于加德满都的城市中心,是自助游的行者聚集的地方,窗外混杂着发电机、摩托车的轰鸣声,从大厅到每位房客的路上都点好了备用蜡烛:尼泊尔的电力很不稳定,宾馆每晚都要停电数次,即使是五星的radisson也不例外,几乎所有的旅店都要自备发电机,蜡烛、手电筒等照明设备是生活必需品,各种小电器例如打火机通常都带手电筒功能。

 

    尼泊尔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陈旧,整个社会仿佛被施了魔咒停留在了历史的某一刻,所有的建筑都古老陈旧,仿佛最近几十年就再也没有盖过新房子。街上跑的汽车也大部分像是古董车,很奇怪这些年来这个国家都在做什么,经济仿佛停滞了一样。走在巴德岗的古老街道里这个感觉就不仅是几十年了,那里被魔咒施加的更久,几百年来人们的生活仿佛就没变化过,打水、洗衣、吃饭、拜神、手工作坊、各种仪式。这恐怕是所有文明古国的一个发展规律:大部分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宗教会变得越来越重要,信仰是高于一切的,于是越发达的文明会形成逻辑越完善、形式越繁琐的宗教,越来越占用社会资源和囚固着创造力,越来越安逸的生活也成为社会进步的刹车片,最终这样的文明就会停下前进的步伐。如果这样的文明是孤立发展的倒没什么,一旦长期陷入停顿有了外来的社会侵入哪怕是文明远不如他们的种族,这个文明就危险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埃及,例如吴哥王朝,去参观这些遗迹大家都惊叹于当初文明的高度发达创造了那么多辉煌的建筑,其实正是这些向神灵表达敬意的奇迹耗尽了这些文明的全部能量。这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各种文明都能有机会发展,不会因为失去先机就失去了机会。

 

    走在尼泊尔的街头会发现另一个特点,人多,神像更多。数不清的神庙,无处不在的神像,深入在大街小巷、深山密林、甚至每一个可以雕刻的地方,例如电线杆的底部、水井的侧边、汽车的车身上。同样令人惊异的是尼泊尔一年的节日比一年的天数还多,这也得益于印度教崇拜的神灵众多,小小的尼泊尔更有103个民族。生活在这里就是神的世界,节日的海洋。印度教崇拜的神很多,每个神灵又有多种面目关系错综复杂,制造出足够的神秘感和神奇传说,这也是各种宗教里常见的手法让信徒敬畏,目前尼泊尔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韩国貌似应该也可以去信奉印度教的,看韩国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人物众多,关系特别复杂还都有关系,这和印度教的逻辑非常接近。

 

    宗教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政权和当地文化的支持,我曾奇怪在释迦摩尼诞生的佛教圣地,为什么印度教会最终取而代之,要知道佛教演变到后来由于寄希望于来世号召民众顺从接受当代命运的安排才得到众多统治者的支持,成为维系他们统治的法宝,这样顺从的一个宗教在亚洲远比基督教受到政府的支持要多,仔细研究一下印度教才明白,原来他们做的还不够: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对于尼泊尔这样一个种族社会种姓比民族家庭还重要,人人生来就被设计成不平等,印度教对统治者来说提供的支持更贴切更适合了。印度教宣扬人人都要安于自己的身份,这辈子做好自己种姓的活儿,下辈子才有机会跃迁到更高等级的种姓中。这样看尼泊尔社会的很多现象就很合理的,他们有世界上最著名的骁勇善战的廓尔喀战士,却又不好勇斗狠即使面对不合理对待也多半安心接受,政府多年无所作为管理混乱大家都心安理得,众多教派在尼泊尔也都相安无事,印度教起了很好的协调作用。

  

    加德满都山谷有七处联合国文化遗产,其中三个城市的杜巴广场分别属于马拉王朝不同王国的文化中心。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德岗的建筑倒是很类似,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杜巴广场(意为国王广场),其中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最热闹,独木寺就是加德满都的名字的来源。帕坦的建筑最为精致小巧,被称为露天博物馆。帕坦的老王宫现已辟为帕坦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各种文物资料,特别是青铜雕像和宗教物品,被认为是亚洲最好的博物馆之一。巴德岗则是一个保持着中世纪生活的小镇,这里最为清净,历史建筑与现实生活浑然一体,人们就生活在这些古老珍贵的历史文物中,从事着古老的手工业,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几百年前尼泊尔的日常生活。这也是尼泊尔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那里的人们虽然穷困潦倒每天生活用水都需要早早的排队去接脏兮兮的免费的公共水池,但他们住的房子没准都价值连城。孩子们缺衣少食从小没有玩具,但他们每天奔跑的平台、攀爬的墙壁很多都是重点保护的文物。这和我们国家通常耗巨资申请遗产,然后圈起来隔离民众高价收费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也正是如此,这些文化遗产才依然鲜活,无需看那些排练出来的节目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它们历史上的用途和面貌。站在巴德岗的神庙下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人与神灵的和谐相处,的确离开了真正信徒每天的膜拜和接触,神灵们还会停留在没有灵气的石头上么。下面的图片大部分来源于帕坦和巴德岗,不再单独写直接图文介绍吧:

 


加德满都猴庙的佛塔,佛教的



泰米尔商业街里也藏着一处白塔,典型藏传佛教的建筑



神庙都在街头


混迹在街头的神庙,这个是加德满都著名的白麦**庙,印度教和佛教都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庙,很有趣,而且庙里还有一个西方女神造型的神灵

西方造型的女神


这里的神兽都很卡通


加德满都街头的王后水池,很漂亮的公园。但据说由于神灵在这里过于灵验反倒成了当地人自杀的圣地,最后不得不关闭每年只开放一天














帕坦的杜巴广场,典型的印度教建筑

藏传佛教的建筑

很多神庙都是鸽子的地盘


印度教里鼓励苦修,但他们的神灵并不避讳享受快乐


这个面积很大的神庙已经成了当地学校


金庙外的雕塑很不起眼,俩狮子太逗了

金庙

金庙中的雕塑很精美

金庙

金庙

很多重要庙宇都在住宅区中,这个在几个居民楼中的天井里


街头花园的佛像

难得见到一个有围墙的寺庙,大部分尼泊尔的神庙都是和住宅区混在一起,随意进出的。少数印度教才能进的寺庙会很严格。这个是开放的。没看到活女神,女神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供教众瞻仰并膜拜的,据说前段时间活女神要求对其庭院提高门票价格以增加维修基金被拒,现在怒而罢工不肯出来见人,很有趣





世界文化遗产的标识似乎不被大家当回事

马拉国王雕像

   帕坦的马拉雕像很特别,在他身后的蛇头上站着一只小鸟。据说这位国王临终时对大臣们说只要雕像头上的那只鸟不飞走,就应该相信他还活着。老王宫的一个房间里,便一直为他预备着一个床位,房间的窗户也总是敞开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因为那只鸟至今还在。不过现在活着的国王就没那么幸运了,前几年尼泊尔刚刚还权力给议会走向共和,据说最近当地的电力公司在向已经失去权力的国王催交电费,否则就要停水停电了。



总体感觉尼泊尔的雕塑中动物都很卡通

每个广场都有大钟,也许和佛教的寺庙有渊源



男女崇拜的标志



喜庆的造型





马拉国王雕像,每个广场都有但其实不是一个人,是当时三个国家各自的国王




帕坦的伽卢荼柱



伽卢荼的对着的一定是守护之神vishnu的神殿

公用电话的匣子没准也是文物

精美的象神木雕



这个被称为最丑的一个庙



金门是王宫的大门,巴德岗著名印度教圣地

金门上的雕刻,伽卢荼

金门的雕刻



王宫内雕刻精美的水池

王宫内水池中的蛇柱

王宫水池全景

很多水池里都有蛇的雕塑,在巴德岗有一个NAGA节日,是这样的传说:当地人很依靠水池喝水洗衣服,结果魔王就化身毒蛇隐藏在水池中害人。圣人带着同伴决定去为民除害,要想对付魔王必须也化身成大蛇这样才能在水里便于行动。圣人和同伴约定如果搞定魔王就会让池水变红,这时候同伴需要往池水中撒下一把米,圣人就可以恢复原状。经过剧烈较量圣人终于干掉了魔王,浮出水面时同伴却过于紧张看到有大蛇出现惊吓过度撒腿跑掉了,结果圣人只能永远的留在了水里,这个节日就是当地人们希望圣人能有机会恢复原状而举行的,大家都要往水里撒稻米。这个故事很眼熟,其实就是:不怕有魔一样的对手,就怕有猪一样的队友,是这个道理。






巴德岗杜巴广场



很多神庙现在都成了学校,这里有尼泊尔非常著名的几个雕塑,据说雕塑师完成这里的作品后就被砍手以确保这里的作品独一无二



象神庙,无价之宝在当地人严重就是晾衣服的好地方

街头孩子们娱乐的场所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排队,打水是这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很多地方都对中国人单独优惠,虽然中国据说已经参加了南亚合作组织,但也有不少景点没有优惠。另外当地人对中国很友好,但宰客的时候一点都不客气,要提高警惕。这里是巴德岗大门,就很不错外国人1100尼尔,中国人只要100,折合9元人民币



印度教的神灵很欢乐,他们都有女友、情人、老婆等等,修炼的过程也包括欢爱,这也是印度教鼓励多生孩子的原因吧。这个图是著名的色情象神庙的雕刻,大象的鼻子快乐的绕在一起



非常巧,一场大雨耽误的时间让我在巴德岗遇到了传统的花车节 BISKET JATRA,每年最热闹的一个活动,庆祝尼泊尔的春节(就是第二天),上万人涌向广场,在这里组装平时放在各庙中的巴伊拉布大战车零件。东城、西城的人组织拔河比赛,获胜一方将可以把花车摆放在自己一边,大量的部队赶来维持秩序,活动要持续一天一夜,我离开的时候还有大量人从各地涌来,双方还在打电话四处码人,感觉很危险,不断有人从花车上被晃下来。



维持秩序的武装部队



尼泊尔最著名的木雕孔雀窗,光线不好只能闪灯,效果不好。这个窗户极精美,巴德岗







大佛塔前的神兽很有喜感



到处都是安逸的睡狗



我们的尼泊尔司机,6000转换挡的狂人





菜市场的地摊通常就在文物之间



这里人口很多,不大的孩子背着弟弟妹妹很常见


法器

特色铜器





廓尔喀的狗腿刀很出名

牛是圣物,可以在广场上逛

广场上的苦行僧




一动不动几个小时的僧人



排队打水是每天生活里重要的环节

打水池里娱乐的孩子们

广场上排队打水间隙快乐的女孩



尼泊尔特色木偶

尼泊尔的鸽子,瓦灰是世界名鸽,在尼泊尔的广场上到处都是鸽子,这也引发一个奇怪的问题,当地很少能见到猫,和大部分东南亚国家相反,是不是为了保护鸽子牺牲掉了猫?很可怕的猜想



尼泊尔的狗像猫一样,白天睡晚上闹,非常懒惰。白天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昏睡的狗,包括公路中间


 最后,上传个尼泊尔买的正版cd导出来的mp3,国内不常见,很好听。专辑 Wheel of Life中的Walking Alone。在广场的古庙中静听,音乐与鸽子漫天飞扬。

 



发布于 能源/环境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