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上海开埠;1861年,汉口开埠。两者相隔18年,大上海、大汉口从此名扬天下。
1990年,开发浦东新区;2008年,开发武昌滨江商务区。两者还是相隔18年。这18年,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命中注定。
“全面复兴大武汉的历史地位。”2011年4月2日,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龙头武汉,建设中国的大武汉和世界的大武汉”,“加快武昌滨江商务区建设,重点建设150亿元投资的绿地国际金融城”。由万达、绿地、福星惠誉、华润置地等房地产开发企业巨头围合而成的武昌滨江商务区初揭面纱,综合体巨舰的集群将逐渐呈现比肩世界的城市气质。
武汉,正在重返滨江大时代。
中部的新中心
武汉是中部的中心,滨江商务区是武汉的中心。
“与杭州、广州相比,武汉的滨江商务区很漂亮!”3月31日,远在北京的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秘书长、高级城市规划师、洲联集团副总经理赵云伟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为什么这位学贯中西的规划专家用“漂亮”两个字评价武汉滨江商务区?赵云伟解释,他经常到武汉出差,曾专门研究过武汉滨江商务区的规划,并与杭州钱江新城、广州珠江新城等做过对比研究。用“漂亮”两个字评价武汉滨江商务区的规划不为过。他认为,武汉滨江商务区,在长江大桥与长江二桥之间,拥有长江与沙湖的资源,在功能布局、景观与内部空间的规划上都很大气。
多中心的武汉
“与武汉相比,国外的城市结构很简单,一个城市往往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多在滨河或滨江区域。最初这些区域,叫做“downtown”,后来逐渐演变成CBD”,赵云伟介绍国外CBD的历史变迁。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现代服务业的需求的产生,CBD应运而生”,赵云伟举例说,伦敦的泰晤士河畔的伦敦道克兰,巴黎的拉德方斯、纽约曼哈顿。这些城市CBD的成功经验,值得武汉学习借鉴。而国内城市在CBD的建设上,经验与教训各占一半。国内比较成功的CBD,有北京的国贸CBD与上海的陆家嘴。
在采访中,赵云伟多次提到“匹兹堡”这个城市。他认为,美国的匹兹堡与武汉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据记者了解,被誉为“桥城”的匹兹堡是一座传统的工业城市,是美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匹兹堡与武汉都有久远的工业历史,武汉被长江、汉江分隔为三镇,匹兹堡被莫农加希拉河、阿利根尼河和俄亥俄河分隔。如今,干净、美丽、生活成本低、经济稳定,这些优点使匹兹堡市被《经济学人》杂志列为2009年美国最“宜居”城市。
喜欢长江的武汉人
“武汉是多湖之城,而长江确是唯一的。武汉人不喜欢湖,而喜欢江。”赵云伟在与武汉规划同行的交流中听说上述结论。
长江是武汉的母亲河,也是一种城市精神的代表,而滨江区域是武汉的精华。
据数据显示,去年武汉GDP达到5515.8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继续保持第5位。未来5年,武汉将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龙头城市,商务区需要超前建设。”赵云伟认为,武汉现在的武昌滨江商务区、汉口王家墩CBD、汉口沿江商务区,三者并不矛盾。武昌滨江商务区,作为新的市中心,将更多引进本土与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国际500强企业将在此设立华中区域分支机构。
谈到武汉长江两岸的两个商务区,赵云伟认为,沿江商务区,更多在体现本土文化、老建筑与历史积淀上,是时尚休闲文化的聚集地。而滨江商务区,更多体现在现代化、尺度宜人、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城市文化。
赵云伟表示,两个商务区的口味不同。这与上海一样,浦东与浦西,国际500强企业都有落户。武汉要建几个商务区,建得好不好,最终还是要取决于市场。在北京,东边有个CBD区,而西城有金融街,定位是“全球金融中心”,也形成了多个商务中心区的格局。
大气的滨江商务区
CBD是一座城市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标志。
目前,在全国656个城市中,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州、青岛、沈阳等36个城市明确提出了自己CBD的建设规划。
标准意义上的商务区,涵盖写字楼区、文化中心与酒店群。而武昌滨江商务区,更多是高端居住、商务与文化的混合区。赵云伟预计,武昌滨江商务区将很快变成人气旺的商务区。他建议,当地政府也应该给予金融与税收等各种政策的大力扶持,引凤筑巢。
赵云伟介绍,与武汉滨江商务区相比,重庆江北嘴CBD,占地面积大、规划时间长,先建“大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再建写字楼与酒店。在武汉滨江商务区内,也应建设公共广场、公园、博物馆与大剧院等公共建筑。
赵云伟认为,如果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在中西部战略布局时,从成都、重庆与武汉三个城市中选择,建成后的武汉滨江商务区将成为这些企业与机构选择武汉的最重要指标。
武汉的长江江面很宽,并不能单纯依靠建筑的高度,形成两岸的呼应。赵云伟建议,武汉滨江商务区的建筑,不求高度,而求特色。在绿化带与景观方面,更多体现现代城市的形象。
他还建议,滨江商务区的沿江区域,“不要上防洪堤,再下到公园,才能看到江景”,应该从三维空间上研究整个滨江商务区的公共景观系统,让工作和生活在这里的人能够真正临江看江。
专家建议》》
滨江商务区
要做精做细,而不要全线开花
“从国际视野看,滨江商务区的成功与否,首先并不取决于商务区本身建设的水平,而是在于城市地位和价值的提升所带来的商务环境的繁荣。这是城市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换言之,必须努力使城市的发展程度到了必须建设相应的高端滨江商务区的阶段才能水到渠成。”4月1日,武汉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国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郑国庆表示,国内外一直不乏有心创建滨江商务区的城市先例,但真正善始善终的似乎不多。问题也许就出在城市的地位和商务环境不够给力。如何让商务区获得更好地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以城市的整体发展迅猛、商务需求旺盛为先决条件。
对于武昌滨江商务区,郑国庆建议,首先集中在有限区域,做精做细。绝对不能一味拉长战线,全线开花。否则,一是效果一定会比较惨淡苍白,二是会糟蹋一些天生丽质的沉睡之地。他认为,滨江商务区集中在现在的万达-绿地一线已经足够铺摊子了。二桥以下,中山路以上暂时可以不纳入滨江商务区的总体规划,但可以做相关的配套和差异化功能配置规划。
名词解释》》
滨江商务区
武昌滨江商务区西临长江,东临和平大道、沙湖,北抵武汉长江二桥,南至中山路,总的规划用地规模约为277.9公顷,可建设用地规模为150公顷。整个商务区是以临江大道、和平大道为脊梁,搭建整个区域的骨架。在滨江腹地的规划上,分为积玉桥高档居住片区、裕大华商住复合片区、车辆厂商务核心片区、二桥头生态居住片区等四个功能区段,在功能上既多样又融合,进行分层控制。
武昌滨江商务区的功能定位为,依托丰富的景观资源、便捷的交通系统、充足的土地储备,建设成武汉市主城区内以高端服务业为特色,集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娱乐、高档居住为一体的标识性、多元化滨江综合发展区。
为了突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功能,武昌滨江商务区多次调整用地布局,不断增加现代服务业用地,增加公共绿地,迁出工业用地,改造城中村和社会住宅用地。
遵循“一路一特色,一轴一亮点”的原则,建设六大各具特色的功能景观轴,包括二桥绿化开敞轴、秦园路文化生活轴、车辆厂商务核心轴、过江隧道生态轴、新生路生态轴、中山路商业轴。其中,临江大道等城市道路绿化带宽度达10-15米,生态绿化通廊宽度达40-130米。同时,武昌滨江长达5680米的滨江绿化带,将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新场所。
另一方面,为了打造一个高效通畅的商贸服务业中心,武昌滨江商务区打理调整区域规划路网,增加道路网密度,提高区域交通通行能力、丰富便捷的步行系统,将轨道站点、公交枢纽站以及绿化开敞空间、商务区、商业街等公共活动中心有机联系起来。
目前滨江商务区有两条地铁穿过,要通过轨道交通充足城市交通、商业、居住的关系,使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得到有效延伸。未来还会有地下商业,更可以通过地下空间解决商业区的停车问题。
来源:武汉晚报 记者 杨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