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科技合作的现状
一、科技合作
目前,东北亚地区各国已经出现了合作研究、合作开发、合作生产的趋向,出现了谋求跨国境、削成本、求共存之路的动向。例如,日本1995年4月18日宣布与韩国三星集团合作。目前,在半导体领域已不再是仅日本提供技术,日本也已开始谋求获取韩国技术,双方合作既能提高技术水平又能削减生产成本。
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能源研究所共同研究制定并发表了包括东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能源供给、原油、电力出口可能性及其有希望的开发项目等内容的能源操作长远规划。规划认为,共同开发西伯利亚能源将对解决亚洲地区能源供应不足问题发挥巨大作用。
1994年10月中韩两国在确定双边优先合作的4个领域成立了产业部门合作小组,并举行了第一次会议,1995年4~9月4个小组又分别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在两国领导人的直接推动下,中韩两国产业合作已有了良好开端和不同程度的进展。
二、技术贸易
日本不仅是经济大国,也是技术贸易大国。1992年其技术出口额为31亿美元,技术进口额为71亿美元。日本对亚洲的技术输出在其技术输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额度为1 705亿日元,占46%,其中,对韩国465亿日元,对中国279亿日元。
韩国在1962~1992年期间共花近70亿美元,引进了8 000多项外国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技术贸易已有相当规模,1979至1994年进口技术合同总额达448.9亿美元,进口技术5 926项,分别为改革开放前的3.75倍和7倍。1991年、1992年、1993年的技术进口额占当年外贸进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1%、8.2%和5.8%,本世纪末预计将达到10%。同时,我国的技术出口自80年代初开始也有一定发展,1981~1994年共签订出口合同2 393项,合同总额已达88亿美元。
俄罗斯通过建立合资企业、进行经济技术合作、购买技术设备和专利权等方式大量引进技术。同时俄罗斯一直也是个重要的技术出口国,每年仅技术许可证的出口额约为1.5~2亿卢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