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金并不是重视


  目前人在旅途。更新未必准时且规律。特此告知。   

镀金并不是重视  邹蓝

听说荣毅仁北京故居四合院,被拆迁复制到无锡西区荣氏祖居荣巷,作为荣毅仁事迹陈列馆的一部分。从工商巨子到国家领导人,荣毅仁的确是无锡的骄傲和光荣。为他设立一个纪念性质的展馆,非常有意义。

云林街道有元大画家倪云林倪瓒的墓。想来东林党人顾宪成,高攀龙等诸公的故居或者遗迹,也该考虑。不能仅仅一个东林书院遗址就完事。钱钟书故居,秦邦宪故居,薛福成故居已经开辟出来。听说薛暮桥,钱穆等先生的故居也有考虑。宜兴则已经有了徐悲鸿纪念馆,我觉得应该还有个吴冠中的纪念馆。江阴则有了徐霞客纪念馆。这对于无锡都市区这个工商城市保留深厚的历史文脉是很有必要的。

故居,顾名思义,大致按照原来的格局恢复。如果与当时状况不符就不对了。好比说,按照以前的等级制度,只能坐吉普的官员,你给他配了小车,他就僭越了。

又联想到本地文化名人瞎子阿炳的身后际遇,有了点感慨。阿炳在无锡锡惠公园山麓的墓,几经增修扩建,现在相当堂皇。我觉得这未免有点过度。

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而著称的民间艺人阿炳,在2011年依然在世的80岁以上无锡老人的脑子里,依然留有直接的记忆。因为他们在阿炳去世的1950年前后已经20岁或者以上了。他们不是直接见过阿炳,就是从长辈或大一点的朋友那里听说过阿炳。

事实上,阿炳只是一个平常人,更不是圣人。恰恰相反,他是大节不算坏,有一些小劣迹的底层穷困潦倒江湖艺人,至少在他人生的后期就是如此。

我1978年离开无锡前,知道阿炳墓在近郊的灿山,也没有任何显眼之处。那山的北面坡下原来有一个民兵用的打靶场,文革中死刑犯人照例押送到那里送上西天的。而再后面的三茅峰南坡,有一破烂失修的青山寺。半坡有宋代秦少游的墓。直到70年代那里依然偏僻,山上坡下都是茶园。我在那里参加过茶场劳动,因而得知绿茶的采摘揉制加工过程。也曾在青山寺门内亲眼看到过养在大门旁配殿内的猪,因为饲养的鸡受惊而飞入猪圈,被猪吃了的事。那次印象很深,原来猪也吃荤。

文革后阿炳墓迁移到附近的锡惠公园内黄公涧山溪旁。虽大气,倒也不显豪华。前几年从那里走过,已经有雕像和围廊房舍围绕,显得是风雅的士绅居所那样。

用如此方式表示对他的尊重,似乎有点文不对题。好像给一个两袖清风,在清贫中故去而受人尊重的官员修建豪华墓一样,跟逝者的身份不符合。

我觉得,倒是80年代初期那种相对简约简朴的阿炳墓,似乎更合理。

201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