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会上趣学表达


语言会上趣学表达

王旭明

 

     日前参加一次关于语言工作的会议,我非语言工作方面的领导,亦非语言学专家,行政上没有什么有分量的话,理论上也没有什么建树。但自始至终下来,从会场上和发言中的里里外外也听了不少趣事,感受到语言表达别样魅力,姑且叫做语言会上趣学表达吧。

    1  我住在一家星级酒店,服务水平自没得说,没想到的恰恰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出了问题。当晚,我住进房间想告要来访的朋友我所住的酒店名称。按照惯例,我想酒店的说明书或信纸上都会标明,房卡上亦应写明,没想到翻遍所有应该写明写清的地方写的都是四个龙飞凤舞的草书,无论如何也辨认不清。情急之下只好打电话问总台,未想到的是服务员也是一位浓重地方口音的接话员。我问:“我们这家饭店叫什么名字?”对方连说几次,几乎有些不耐烦了,我才听明白。就为了这四个其实是最简单的汉字,我却至少花了十多分钟时间才搞明白。哎,看来会上领导和专家说的要加强规范书写和用普通话表达,还真是这么回事啊。

    2  一位专家在会上发言谈到,中国许多汉字有着丰富的渊源,切不可望文生义,自撰自说。比如臭,常常被人解释为一种难闻的气味。其实不然。在古代,臭字是说犬对自己的味道有特殊的灵敏,故为臭。无论是难闻的气味或不难闻的气味都可为臭,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臭为臭,香也为臭。听专家一说更觉我们的汉字太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了,我们对汉字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对汉字的学习切不可掉以轻心啊!

   3  一位学者型领导在报告中谈到,毛主席曾赞扬了广东的两个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慧能六祖。毛主席为什么赞扬慧能六祖呢?大家知道,慧能六祖是《六祖坛经》的创始人,六祖并无太多文化,斗大的字不识半箩,但他以天才的感悟把佛经说得口语化,让人入耳入心,所以流传下来《六祖坛经》,他最著名的畿子就是那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教在中国的世俗化主要就是靠禅经,比如苦口必是良药,逆耳定是忠言等等。听领导报告我深受启发,慧能六祖将深奥的佛经成功的中国化并广泛传播的实践说明,即使高深精妙的道理也完全可以用通俗化、口语化语言表达,从而使大道理走入民间。想想看,我们现在当然有很多非常正确的大道理、也有很多费尽心血,反复研究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但能够通俗化、口语化表达的有多少,能真正进到老百姓的耳中心上的有多少,要好好向慧能六祖学习,好好学习表达啊!

   4  这位学者型领导在会上还提出应该设立国家语言成就奖。他解释说,这一个奖项不是颁给专门做语言研究的学者,而应颁给那些非专门研究语言学、却对语言的传播和应用起到重大作用和影响的人士。他举例说如果设立这个奖,首先应该颁给两位,一位是改变了汉字印刷刀耕火种的方式的创始人王选,还有一个是对我国汉语拼音作出卓越贡献的周有光先生,当然还有一些做出贡献的其他人士。对此,我深表赞同。比如一个外国人创办了一个汉字网站,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国文化等。我以为,时代发展已经到了重视汉字传播和影响力的时候了。

   5  另一位专家型领导在会上呼吁,要把学习语文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学习语文应当从学习四书五经开始。他说,很多中文系的学生不读作品,他曾问中文系学生们《儒林外史》最精彩的人物描写是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的说《范进中举》。可见学生对《儒林外史》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语文课本上,这对于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承十分不利,必修下大力气改变。听他的话,我们再想想当下身边的“文化保姆”、“文化奶妈”、“文化奶爸”之流把博大精神的中国文化说成条条框框,且胡乱发挥,引导学生误读,很多人还一片喝彩,悲乎!

   6  这位专家型领导还对当下国人对传统节日的藐视表示了愤愤不平。他举例说,你们知道什么叫春节吗?春节在古代是三元之首的含义。即一年一月一天之首,对这一天的来临一定要充满敬畏、充满喜庆,这是我们记忆中的最宝贵的文化密码。现在的人们一说过春节就想到春晚,春晚是不过春节的,春晚是对春节的亵渎。你想想“人死了,钱没花完”和“人活着,没钱花”这样的丧气话放到春节前即三元之首之前不是对春节的亵渎吗?——闻之,我不仅对自己曾有的对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的种种不敬进行了反思,也从中知道了她语言文化的丰富内涵。至少,怎样过传统节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7  一位专家说,人的语言以及辅助语言表达的眼神手势都很重要,一定要好好研究,切不可抱残守缺,只会说官话、套话、空话。他举例说,韩寒一个博客上百万人看,上万人留言,这是一个多么大的互动场和表达空间,而我们发行量最大的权威报纸有多少人看,又有多少人被影响?而这两者所投入的成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无论从投入还是从过程,更从效果上看,我们必须改变表达生态,必须学会说话,必须学会表达。他说的不仅切中要害,而且说到了我太想说、经常说和反复说的点上,说到了我的心坎上。

    一般来说开会是乏味的,从乏味的事情中悟出生活哲理,反省人生状态,检点自身不足,因而有了些趣味,至少时光不虚度、生命没浪费,岂不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