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召开全国“好人”大会
文/孙玉良
6月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民间图书馆馆长齐聚避暑盛地北戴河,参加由北京大学、中国图书馆协会、青树基金会、心平基金会、爱辉图书馆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民间图书馆论坛,共议成立“民间图书馆协会”大计。
“好人!”,刚刚入驻位于北戴河东经路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北戴河培训中心,来自福建寿宁县竹管龙乡的农民图书馆馆长刘石江就一眼发现了我,我的网名叫“好人”,所以他主动上前激动地跟我打招呼。
于是大家纷纷围了上来,刘石江热情地向大家介绍:“他就是好人,我们早在网上认识的,我看过你相片,一眼就认出来了。”
北大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也向大家介绍:“对,他就是好人,博客写得老厉害了。”王教授的三个博士生高徒学生周余娇、尹培丽、吴汉华也帮着搭腔,向我介绍参会的朋友,来自甘肃的《图书与情报》杂志编辑王景发老师、来自上海的《图书馆杂志》编辑王宗义老师、中国图书馆协会的戴婧老师、爱辉图书馆馆长邵忠诚老师、北京金彩艺术图书馆的马可强老师、来自杭州的健华图书馆中心夏勇老师、杭州市图书馆事业基金会的王效良老师以及美籍华ˉ人、青树基金会主席赵耀渝教授、心平基金会张建莉老师……一下子遇到这么多高人,让我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呼?今年这个端午节,是我一生中过得最快乐的一个端午节,一下子认识这么多好朋友,简直把我乐坏了。前来参会者,最大的八十七岁,来自淅江宁波市青少年希望书室的王亚萍老人;最小的只有二十三岁,来自江苏无锡的春晖青年公益发展中心的侯崛;最远的,得算来自新疆的努尔丁●沙塔尔夫妇与来自海南的知海书屋主人孙衍吾;最近的,当然是爱辉图书馆馆长邵忠诚了,出门便是;最典型的,还有下肢残疾、身残志不残的宁夏作家陆梦蝶,她出了三本书,剪纸获过国际大奖;以及来自汶川地震灾区的余清富老人,他的老伴和女儿都在地震中去世了,办的家庭书屋也埋在了废墟中;另一位来自河北灵寿的小姑娘孙喜梅,正上大四,她利用业余时间捡破烂办起家庭图书室,给村民们增加知识给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故事。
跟他们相比,我那点事,根本拿不到桌面上去。几乎每一个新认识的朋友,都能让我感动的热泪盈框。这里面的人中,光捡破烂办图书馆的,就不下十个,个个是当代“武训”式人物,还有几个人,上过中央电视台,拍过专题片,受到过文化部的嘉奖,接受过白岩松的采访,虽然经济上看似有些贫穷,精神上却个个是富翁。听他们在论坛上侃侃而谈,凭添一种“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很想写一本书,将他们的故事,全部囊括其中。
领导们纷纷讲话,戴婧女士的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既使世界真的有末日,只要图书馆还在,就能很快恢复我们的文明;美籍华人、青树基金会主席赵耀渝教授谈到图书馆的建设时对我触动更大,她说:图书馆藏了多少本书,有多少人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办这个图书馆有什么效果。图书馆注重的不是一本本书,而是一个个人。我们资助图书馆建设,从今年起要测量效果,这是最大的挑战。
戴老师、赵教授讲得真是太好了。有的人把图书馆办成了“藏书阁”,可能几年都没人看;有的人把图书馆办成了“休闲屋”,读是为了娱乐,他们都没有悟出图书馆真正的意义所在。有的人一生只读一本书,象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有的人一生读破万卷书,“下笔没有神”,只落得个“书库”、“活字典”绰号。
讨论会上,我在一分会场被选为小组长,在二分会场被选为发言人,终于有了在这么重要的会上发言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在全国级别的会上发言啊!我清了清嗓子,对台下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说:
尊敬的朋友们,您们好,我是来自河北任丘市的孙玉良,边渡口村三农文化图书馆馆长,在网上的名字叫做“好人”。我的网名叫“好人”,其实今天前来参会的人员,每一个人都是好人,能够下决心做公益事业,甚至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公益事业,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心地善良,有一颗博爱之心、大爱之心。大家聚到一块不容易,有句俗话说得好,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我们这些人,最起码修了五百年,才走到一起,并睡在一起几个晚上。这参会的人员,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个都有一个故事,为此,我做诗一首,给大家读一下:五湖四海各乘车,书山寻路赴戴河,共商聚腋成裘计,群星璀璨舞婆娑……
诗刚读完,台下的朋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为全国“好人大会”胜利召开而鼓掌。孙喜梅、顾昌明等朋友们还都拿出本来,请求抄写这首诗,有的人还请我签名留念,俨然我成了名家一样。说起来这次会规格是挺高的,服务人员都是志愿者,而这志愿者,大多是王子舟教授的博士生学生,博士们当服务员,再高规格的大会也不见到享受得到吧?
不趁此时宣传我写的书更待何时?我拿出事先打印好的宣传稿,热情洋溢地念了起来:
卖书交友:呼吁真正的素质教育尽快从娃娃抓起
亲爱的朋友们: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基层的村党支部副书记(河北省任丘市辛中驿镇边渡口村,分管文化教育),名叫孙玉良(百度孙玉良可知,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dabudao808),目前受聘于海翰集团(http://www.peixun111.com/),从事对企业的外训与内训工作。
我在中国的最底层-------农村,生活了四十余年,深知中国农村教育现状。中国农村的教育现状是什么?过去是学分教育,现在还是学分教育;过去是为了考取一个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现在还是为了考取一个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这个“神圣”的目标,只能通过学分来实现。你不让教师抓学分,全体家长不答应。
评判学分的标准,就是老师直至教育部定的“标准答案”,顺应的就是对的,不顺应的就是错的,哪怕真理掌握在“错的一方”,这就是权威的力量。全体公民都为了学分而努力,而不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努力,这就是一些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幸运儿拥有博士、硕士、学士头衔但能力不高的原因,这就是钱学森临死都没有人回答的问题。
钱学森临终问什么了?他很纳闷中国的大学办得这么有声有色,这么轰轰烈烈,咋就“冒不出杰出人才来”?中国的孩子们可以在各类的国际大赛中(比如奥数)拿到金牌银牌,但在科学研究领域(如诺贝尔奖)却拿不到好成绩,这是为了什么?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孩子们为学分而奋斗,为标准答案而奋斗,而不是为了真理。
一个不是为了寻求真理为目标,而是单纯地为了记住各种各样的标准答案而辛苦了将近二十年的孩子,会是强大中国的后备之材吗?孙玉良可以果断地回答:不会。
这就是我对“钱学森之问”的研究答案。这就是一个农民对钱学森之问交出的毕业论文。
我呼吁:中国的素质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真的而不仅仅通过口号。爱国的专家们,如果你确实爱这个国家,为她的前途着想,应尽快研究拿出可行性的方案。
朋友们,我以一个农民浅陋的见解,以一个平民的视角,对中国的四大名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成书。书是自费出版的,是我的所谓“处女作”,但我不想开什么新书发布会,向知名人士宣扬我开始是一名“作家”了。对于“作家”的称号,我很“汗颜”。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一名“思考者”;我不是“专家”,所以许多见解并不是“真理”,但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敢于想,并且敢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对世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就足够了。
我打算将这本书通过自己的努力卖掉,拿出部分钱成立一个“边渡口村育良基金会”,用于奖励那些为素质教育做出贡献的老师们,老师们培养出学分人才,上级有奖励,老师们培养出素质偏才,人民有奖励。
如果你买了我的书,请留下你的名字与地址电话,你将成为我孙玉良本人以书为媒的朋友。你的名字将出现在边渡口村“育良教育基金会”的光荣榜上,你的名字将出现在辛中驿镇第一中心小学的网站上,你的名字将镌刻在中国素质教育的历史丰碑中。如果你不嫌我的字迹丑陋,你也能获得我由于学问不高而歪歪扭扭的签名。
话未讲完,来自江苏南通市海安县的某图书馆馆长、七十四岁的顾昌明老人第一个交钱献上了一颗赤诚之心,交下了我这个四十余岁的“忘年交”,来自福建的后楼村图书室图书馆馆长林文畴、来自山东临沂市的小河图书馆馆长曹向荣也起来响应……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子舟教授的高徒尹培丽博士与我达成了共同筹办素质教育基金会的意向,美籍华人、青树基金会主席赵耀渝经与我交谈,答应回国后向生活在美国的华人朋友们推荐我这本书,这预示着我的第一本“处女作”将走出国门……
也有人怀疑,一位前来参会的图书馆长就对别人交头接耳:他是个农民,还在农村生活了四十余年,我看怎么不象啊,倒象个学者?这句话被我听到了,我报以一笑而过:其实是她太不“与时俱进”了,难道农民的形象写在脸上了?全得象赵本山那个样子?新时代的农民,难道就不能打扮打扮,也“风度翩翩”一回?
这是一场世间奇会,一百多颗善良之心聚会在一起,在中国的北戴河共同播下博爱的火种。好人啊,好人!当改革开放将人们心中的“恶”一下子释放出来后,世间的冷漠几乎让我绝望了,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怀疑这个世界到底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所以,象今天这样的全国“好人”大聚会,人一生中难得赶上几次。离别时,来自山西晋中市的“权勇文化大院农民书屋”主人权勇哭了,这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和我同住了一夜,他的眼泪,我看到了,晶莹透明,是一种酸楚的善良。
好人必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我向他挥了挥手,告别了这次全国“好人”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