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能否带领腾讯走向开放?


  但马化腾却未必能完全操纵腾讯的变革,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这个利维坦般的庞然大物已经培育出其自身的驱动力与生存逻辑,甚至可能不再以某个强人的意志为转移......

  尽管2011年才刚刚过去一半,但如果要为今年的中国互联网票选一个年度词汇的话,“开放”绝对可以放入候选之列,在目睹了facebook、苹果appstore 的成功之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们终于也开始纷纷把“开放”放在嘴边。上个月底,360刚刚主办了“第一届互联网开放大会”,本月15日,腾讯又将举办规模空前的开发者大会......而两者之外,还有新浪、人人网、淘宝、百度、盛大、开心网等一大批网络巨头推出了各自的开放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开放”的意义有很多重,从有互联网以来,开放与共享就被列为互联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11年的”开放“,其实是有所特指:在这里,开放即相关网站把服务封装成一系列计算机易识别的数据接口(api,应用编程接口)放出去,供第三方软件开发者使用,而提供开放API的平台就被称为开放平台。

  使开放大热于互联网同时也因开放而大热的是facebook。2007年5月24日,Facebook推出应用编程接口(API),通过这个API,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可以开发在Facebook网站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其获得利润由facebook与软件开发者共享,此举迅速拨动了无数用户与开发者的心弦,推动facebook大发展...当时,facebook总共用户不过三千万,如今已超过6亿。苹果是”开放大业“中不得不提到的另外一个角色,2008年3月,苹果开始允许第三方软件开发者针对iPhone及Touch(后来是IPAD)开发应用软件,随后推出在线商店App Store,短短3年时间,用户累计下载量突破100亿次,每年为苹果创收几十亿美元,这次”开放“,被认为是苹果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战略转型。

  像所有被迅速复制到本土的山寨产品、商业模式以及理念一样,facebook与苹果因开放而取得成功,”开放“也随之流传到中国,最早是开心网试水基于API的社区游戏--偷菜,不想一举爆红,几乎使开心网的命运为之改变。此后”开放“在中国互联网业中逐渐风生水起,到2010年,微博勃兴,API被更广泛应用,而腾讯、360在3Q大战之后,更是不约而同的把”开放“一词捧得极高,仿佛成了中国互联网未来的不二之路。

  开放API确实是近年来世界互联网潮流的一大进步,但在中国竞争激烈得近乎变态的市场环境下旁观这场”开放“之旅,却总能有许多进步之外的发现。不和谐是其特色之一,比如,人们会发现,在腾讯和360两大巨头那里,”开放“就更像彼此较劲的武器,周鸿祎说腾讯的开放是“被开放”,是被逼的,而马化腾则反复强调“开放”是水到渠成,而非被竞争对手挟持;在3Q之间或明或暗的互相攻讦中,外界还知道目前流行的”开放“其实还可分为很多不同的层次,腾讯有”假开放“之嫌,而360则是开放的”太低端“;而在中小网站中,则有阴谋论在流行,担心巨头们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在以开放平台掌握第三方开发者的技术数据后玩”狸猫换太子“的把戏。

  开放与共享的基石是合作与共赢,但中国互联网业多年以来弥漫的恶性竞争与丛林法则,使这一基石建立的并不牢固。巨头之间缺乏相互信任,注定它们在短期内只能是”竞相开放“,而无法”互相开放“,各建各的开放平台;而巨头与草根之间的互不信任则为”开放“的未来埋下隐忧,在合作的初期,由于蛋糕不大,壁垒不严,人们还能经常听到各种喜讯,比如某某网站从与巨头的合作中每月分享到几百上千万入账之类,但一旦开放到一定程度,则纠纷必不可免,类似排他性协议之类的霸王条款或者开放软件与巨头自身业务间的碰撞,都可能成为引爆纷争的炸弹。

  开放将是一种考验,对中国互联网企业来说,开放将带来大利益,同时也需要开放者具有克服眼下贪欲的大智慧。360与腾讯都在宣扬开放,但两者付出的代价却大不一样。360杀毒平台虽然有数亿使用者,但却没有多少注册用户,它能够为合作伙伴付出的资源仅仅是流量而已,而开放却可能为它带来宝贵的注册用户,因此对360来说,彻底的开放就很简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失去的是枷锁,赢得的则可能是整个世界。

  腾讯则正相反,在完全封闭的架构中,腾讯十年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帝国,它能为开放拿出的最多,不但有流量,有用户,而且还有用户关系链,但开放对它却有可能是一场生死博弈,如果新的以开放为基础的大厦未能建立,而旧的世界却从此打破,后果则不堪设想。所谓革自己的命最难,所谓船大难调头,所谓首鼠两端,正是腾讯处境的写照。开放,对腾讯来说是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甚至不在于马化腾有没有决心,即便人们相信马化腾是真心实意地提出了开放”马八条“,但马化腾却未必能完全操纵腾讯的变革,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这个利维坦般的庞然大物已经培育出其自身的驱动力与生存逻辑,甚至可能不再以某个强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腾讯旗下的各大事业部门就都有各自的利益,而且很容易与开放政策发生冲突,就像戊戌变法一样,他们作为保守势力会本能地阻挡腾讯的开放......如果腾讯都能通过考验,则中国互联网的开放大业谐矣,如果不能通过考验,也很正常,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巨头换巨头,改革,难,巨头转身,难!

  事实上,今天中国互联网企业追捧的”开放“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全,与作为互联网精神核心的”开放“相比,其区别就像术与道的区别那么明显。或许人们真正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开放api这种创举不能出现在中国,而是出现美国?那是因为美国有一批企业是真正从一开始就创建在开放精神之上,比如谷歌,比如facebook,它们不仅仅是把开放当做一种竞争的商业手段,而是发自心底的信仰"开放",也正因为如此,才有web2.0的勃兴,才有UGC的崛起,开放api才水到渠成......至少在目前的中国,还很难找到这种真正把开放当做”道“而不是”术“的互联网企业,又或许,是现在中国的土壤还不允许这样的企业存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