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与管理
08/02/2011
前几天重庆电视台生活频道有一期“生活麻辣烫”节目有这样一段故事情节:一个富二代在其女朋友的激励下准备自己单独去找工作,要求在一年之内找到十二份工作并且都能干得很好,但他的老总妈妈却担心儿子碰壁,于是表面嘴巴上支持儿子并说相信她儿子能够凭自己的能力找到满意的工作,可暗地里却给面试公司的老总打招呼,结果被儿子知晓并触怒了他,因为他不想被他所追求的女朋友瞧不起。虽说这是则都市爱情故事,但这里面却引申出一个话题,即,什么叫有信心?
人们常说,要有信心、要自信,我们也常对我们的孩子、学生教导说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一定行”、一定能战胜困难、走过困境——这是励志;我们有时候也常说,“我相信你”或“我对你有信心”,“你办事,我放心”;公司的老板对下属说,我相信“你能做好”、“你能搞定”。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有信心呢?或者说,当你对别人说有信心时,是否就真的对别人有信心放手任别人做,而不是忐忑不安、担心不已甚至因不放心而暗中防备、戒备或扶撑呢?恐怕还很难说。
在我看来,对人(对他人、或对自己)有信心,不是因为完全确知以后将有什么事情发生,不是完全确知以后的做事的路线轨迹,不是确知了未来的结果;对人有信心,是相信对方不会误事,不担心、不害怕对方会搞砸。在管理学上,“放权”其实就是老板对下属“有信心”的表现,但“放权”不是说老板一定就完全确知下属做事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动作,而是在建立起公司制度、企业文化之后,相信下属能做好他的工作,不会为下属本分内的事务操心不已。
很明显,信心是有风险的;或者说,信心也可能会导致事故、差错、岔子的出现。“相信对方不会误事”并非“必然就不误事”。由于人有限的理性、有限的才智,也由于“是人都会犯错”,更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与约束,因此,这个世界不可能出现“完全不会错”。要求对方、或要求下属完全正确、完全不出任何岔子,不但我们自己做不到,而且更不是真正意义的对他人、对下属的“信心”和“信任”。其实,有事故、有差错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对事故、差错的反省以及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涉及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品格),而不是推卸责任、一味撇清与自己的干系。漠视生命、掩盖事故、或找“临时工”当替罪羊,都既是推卸责任的表现,更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人都有个毛病,都不喜欢意外,都想事事在掌控之中,对事、对人都是如此。然而,对事过分不放心只会叫我们失去安宁,对人过分不放心会叫我们的控制欲过强,那样都会隔断我们与他人的“爱与信任”的亲密关系。作父母的如果过分不放心子女,事事要管,会在亲子之中造成很大的裂痕。配偶之间不信任,一方要控制另一方,这样的婚姻不但不会更稳固,相反更可能会以离婚甚至悲剧收场。一个事无大小都要管的老板或主管,不止会浪费下属许多精力,还非常打击士气。可见,对人的信心有多重要。
但有时候,“有信心”和“没有信心”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某些人某些事的“没有信心”,恰是对其他事务的“有信心”。由于众所周知的铁路腐败和既得利益者的多次谎言、以及责任者多次想方设法的推卸责任,因此,若不是特警邵曳戎对决策当局“没有生命迹象”的“没有信心”,若不是他的那份爱和责任(对更多的旅客会活着的信心),并坚信最好的搜索方式是在原地原车厢搜索,怎么可能有小尹尹的生命奇迹?!
总而言之,我们无法完全掌管明天,也无法完全掌管别人;处处提防别人,不仅做不到,也是愚蠢的。人生历程中,对人,要多点信心,多点信任,少点戒备,少点猜疑;社会制度上,对事,要多点公信力,多点透明度,多点制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