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前景上,Color或许更像谷歌,但在玩法上,它挑战的是Facebook。
Color Labs是一家位于纽约的创业公司,在今年3月之前一直籍籍无名,但从上个月开始,这家公司忽然成为科技行业最为炙手可热的公司之一——在Color Labs尚未发布一款产品的情况下,红杉资本联合贝恩资本和其他的风投,一起给这家公司投资了4100万美元。这个惊人的数字直接刺激了科技行业的从业者。有人为此断言,Color Labs获得这么高的资本,代表互联网行业的泡沫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是这样吗?红杉资本负责投资Color的负责人是道格·利昂和迈克尔·莫瑞茨,他们都是风投界的老手。Color的首席执行官比尔·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透露了这两个人的想法,“他们说互联网每10年就有一个非常大的变革机会,有一家代表性的公司,‘在谷歌之后,我们还没见过Color这样的公司’”。
在上一轮的互联网变革当中,红杉资本抓住了机会,在迈克尔·莫瑞茨主导了对谷歌的投资之后,这家公司最终获利50亿美元。现在,轮到Color吗?也许,红杉资本认为Golor真有谷歌的商业潜力——他们给这家公司的投资两倍于谷歌。在和比尔·阮的谈判当中,红杉资本直接发问,“给你们更多的钱,是不是能让进度快一点?”,“2500万美元,能不能让你们把5年的事情在一年内干完”,在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红杉资本最终敲定了这个数字。
3月23日,Color在苹果应用商店上出现,或许是此前的新闻效应,它的下载量极高。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它的评价却稍显一般,在应用商店上的评价集中在一颗星和两颗星之间。因为很多人不太明白,这个玩意可以拿来干吗。的确,很多人按照这个软件的指示拍图,但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应——在100英尺的范围(Color设定的关系距离)内只有你一个人使用这玩意,然后你就只能看着图片无所事事。
要说清楚Color的作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应用层面上来说,或许你可以把它理解成Foursquare+Twitter+Instagram,特别之处在于,在Color上,你没有任何隐私。Color的照片都存储在云端,一旦你用摄像头拍摄完上传,周遭100英尺内的所有人几乎都可以马上在他的Color软件上看到这些照片——不需要处理好友请求,也不需要登录账号来配置电脑或者给电脑做同步。《福布斯》杂志评价Color说,“它就是刻意为后PC时代设计的”。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个程序的确最大程度利用了手机的各种属性,麦克风、摄像头、卫星定位……所以它能依据相同的环境灯光强弱(眼睛),声音环境(耳朵),行动速度(动作),朝向,地理位置,将你与周围的Color用户分组。对用户而言,Color技术上的这种特点,能保证同一个地方的人们即时就一张照片进行良好的互动。
Color引入的另一个概念——“弹性圈子”也值得深究,因为它直接把你线下关系的亲密度直接搬到了移动互联网上。如果你们在线下的距离很近,那么你们在Color里的关系就越强。如果你们不在一个地方,那么他们上传的内容就会在你的Color里逐步消失。在《福布斯》看来,Color的这个特点带我们进入了朝人性化社交媒体前进了一步,“所谓人性化的社交媒体,在根本上是为人们与真实世界中接触到的人提供‘潜移默化的持续联系’而设计的”。
的确,很多时候,人们沉浸在Facebook之类的社交网络当中,并没有做出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只是从一个链接跳到另一个链接,看人们絮絮叨叨地说“我今天干了什么”之类的东西。或者,和别人一块玩社交游戏。这种碎片化的数字生存方式,很大程度上剥夺了人们的创造性。Color这样的社交分享工具仍然是碎片式的,但它基于图片和视频的设计,显然能提供更具个人化的价值分享——图片和视频相对其他信息更具话题性,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就它们发表自己的讨论。当然,它也可以成为搭讪的基础。事实上,从去年以来,苹果应用商店里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以移动图片社交为卖点的应用程序,包括Instagram和Path等等,最新的一个玩家或许是苹果,已经有人在测试版的IOS(苹果移动设备上的操作系统)中发现这样的程序。但在所有的应用当中,Color无疑是最具想象力的一个。
Color能挑战Facebook吗?在红杉资本爆出巨额投资之后,这个问题就被提出来了。或许只是人们一厢情愿地希望迈克尔·莫瑞茨能塑造下一个类似谷歌的奇迹。相对Facebook,Color无疑有些单薄——它只是一个工具,而Facebook已经成为一个系统,此外,Color依赖于高性能的智能手机,这也会影响它的普及。考虑到这一点,或许只有等到Color成为人们手机上的标配工具时,它的价值才能被最大程度地发掘。
Color是泡沫还是新谷歌?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