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国家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可以通过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粗放型制造业和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加工业来发展经济。但一个国家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劳动力短缺、资源短缺、劳动力价格高涨、资源短缺,就会丧失这种比较优势,那这个国家就要面临转型。但为什么有些国家在经过这个阶段后能够转型,有些国家却不能转型。
先看看转型失败的例子(或者说不那么成功的例子),巴西和东南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什么我前面敢肯定10年中国经济一定会超过巴西,是由于巴西没有转型,没有什么有竞争力的产业(最多算上巴西的矿业和飞机业),也许巴西还能凭借丰富的资源,经济还能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准发达国家(除非人口减少一半,然后像中东一样靠资源也许可以);而中国哪怕也不能成功转型,但是中国有比巴西更勤劳的劳动力、更有竞争力的加工业,这就保证了未来经济起码会比巴西强,但是如果不能成功转型也只会强的有限,也不会成为一个准发达国家,只是压低工资成为世界工厂,从而保持缓慢的经济增长。东南亚也一样,当初在八十年代,他们凭借加工业一度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但是一个东南亚金融危机灰飞烟灭。其实金融危机只是一个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这种加工业发展的经济已经到头了,他们没能转型,更不幸的是又遇到了更廉价、更有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取代了他们,他们的经济基础崩塌了,经济发展自然也就不可持续。
再比较一下转型成功的例子,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也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质次价廉,然后物美价廉,但是日本没有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依靠发展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在60年代,日本经济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型;到了70年代,日本又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经济也从重化工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从中可以明显看到日本经济有两个成功转型:一个是从劳动密集型向重化工业转型;一个是从重化工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转型中间始终注重教育,但是教育注重的对象不同:劳动密集型产业期间,大力普及义务教育;重化工业期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重化工业提供合适的产业工人;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供高素质人才。但是产业转型不是想转就能转的,不仅需要有合适的人才,还要有相关的技术。在技术积累阶段,日本比较占便宜,那个时候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像现在这么严格,日本用很低的价格(好像几十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亿美元)引进了需要的技术,然后在本国消化技术,最后再推称出新,形成自己的技术。韩国和台湾也走了类似的道路,基本上大同小异,只是档次的区别,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有香港有些不同,香港是从七十年代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跳过了重化工业而直接进入到金融服务业这种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而且香港不像日本有知识经济产业,但是香港的道路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它要大陆作为产业腹地,把工业都移到了大陆,自己只保留了高附加值的服务业,由于香港人少,就依靠金融业也可以活的很好。
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其实就是沿着亚洲四小龙的发展轨迹在发展。那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下一步要怎么走:向重化工业转型,同时适当发展知识经济。
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转型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