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印三方对话弧形合围中国


 

 

 

    10月29日,美国、印度和日本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了第三次三边对话,这是今年以来三方进行的第二次对话磋商,上一次对话是今年4月在日本东京进行的。

    美印日三边对话于2011年12月在美国华盛顿启动。而本次印度新德里会议,是由美国助理国务卿布莱克、日本外务省综合外交政策局局长平松贤司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司长班浩然分别率团出席的。

    美印日认为,三方在西起波斯湾、经由印度洋与马六甲海峡直至中国南海的国际航道上拥有共同利益。而且近期,三国之间的互动日趋频繁,战略合作水平也在逐步升级。因此,海上安全合作将成为本次对话的主要议题之一。日媒甚至期待,三方就加强合作以防范海洋活动日渐活跃的中国达成一致,一起牵制中国。

    如此,对于此次对话,美日印三方的潜台词其实旨在形成一个弧形圈合围中国。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联合在一起?各自有着怎样的打算呢?中国又该怎样应对呢?

 

    美国:加速“重返亚太”战略

    美国“重返亚太”之说始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的一次演讲。在2009年7月22日的东盟外长扩大会议上,希拉里说:“美国回到东南亚了。奥巴马总统和我都相信,本地区对全球的进步、和平和繁荣至关重要。我们希望,就我们所面对的广泛挑战——从地区和全球安全到经济危机到人权和气候变化——与东盟伙伴全面接触。”

    然而,在外交家的演讲背后,隐藏着美国政府的全方位战略安排、对亚洲局面的深入研判以及对美国作用的具体定位。此前,世界媒体热议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问题就是很好的例证。

    而据《印度教徒报》称,此次印度新德里三边对话,美国就意在加速推行其“重返亚洲”战略,并向其合作伙伴深入解释该战略。因为在奥巴马政府向亚太“战略转向”的这个大棋盘中,美国与多个传统盟友的同盟关系是其战略核心,而拓展伙伴关系、编织各种“三边安全组合”亦成为其战略结点。

    奥巴马政府清楚地意识到,在亚太新兴市场国家影响力上升、美国权力资源下降的新现实里,美国必须依托传统盟友并拓展伙伴关系,通过构筑多结点伙伴与制度关系网络,来维系甚至加强其在亚太的霸权地位。

    在美印日三边关系中,美日是“铁杆盟友”关系,自不必多说,但发展中的美印关系却更加引人注目。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26日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时指出,随着印度的经济崛起及其在国际体系中日益增长的影响,美国将印度视为“真正的全球性伙伴”,并且随着世界经济与战略重心的东移,“美印关系必须成为亚太世纪的基石”。目前,美印在亚太的共同利益与目标包括: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和平解决争端;确保规则被遵守,以及“政治与经济行为遵循开放模式”。

 

    日本:消除海外威胁

    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不仅在于曾经惨重的历史问题,更在于此前极具争议的钓鱼岛问题。由于日本自身的地缘环境决定了其安全的脆弱性,不管是资源还是市场都严重依赖海外,海上航线几乎就是国内外资源和市场的命脉,因此日本怎肯轻易放弃原本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呢?

    但是在日趋紧张的中日关系中,日本如何保护海上命脉的安全呢?对此倚傍美国,日本乐此不疲。但是与印度联合,则可以分摊应对海上通道安全的风险,特别是印度洋上的航运通道安全风险。同时,由于印度和中国存在陆上领土争端,印度对中国也存在巨大的战略疑虑,与印度进行合作,可以借印度的对华心态牵制中国,达到日印双方的战略利益协同。

    于是,近年来,日本十分看重印度。日本判定:其与中国关系紧张,与俄罗斯存在北方四岛主权之争,只有和印度不存在安全问题。日本把印度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认为不仅应关注美国和东盟两个传统对象,还必须加强与印度和其他在海上安全方面与日本有着共同利益国家的合作。日本前领导人甚至把印度视为五大外交政策支柱之一。

    日本认为,“在安全与威胁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不仅要在水际滩头应对各种威胁,更重要的是在尽可能早的时期内,在外围努力预防和消除威胁。”为此,日本把“积极主动地改善国际安全环境”列为战略目标,同时将其定为海上自卫队的三大任务之一。日印于今年6月举行的双边海上联合军演正是这一战略目标和重要任务的最好诠释。

 

    印度:符合“东向战略”需求

    对于印度来说,不管是美日印、中俄印、中美印、还是美日印越等多边场合中,印度都比较看重其显示的自己存在的外交活动,而且认为这是用来提升自己大国地位、显示国际影响力的手段。然而对于此次美印日三边对话来说,其实是重要的因素在于,这符合印度增加区域内影响力的战略需求,同时也符合印度一直以来坚持的“东向战略”。

    印度政府是在1991年正式提出“东向战略”的,通过重点发展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关系,进而全方位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最初的范围主要以东南亚为重点,后发展到包括整个东亚、澳洲区域,涉及经济、安全及政治领域的合作。

    无疑,在向东看的同时,印度会跟同为亚洲大国的中国产生一定的碰撞,加之中印间业已存在的边境领土归属问题,使得印度也对中国心存芥蒂。另外,美国等西方国家杜撰的所谓“珍珠链战略”,也给印度制造出恐惧感。为此,印度也需要加大同区外国家的安全合作,引入一些所谓的安全合作机制或表现形式,旨在提升印度海军的战略能力,威慑中国海军。

    值得一提的是,近来印度与日本在海上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今年6月,两国海军在东京附近的相模湾举行了首次联合演习,而目前两国已决定在年内正式启动局长级海上安全磋商机制,还将在印度总理辛格于11月中旬访日期间商讨两国共同提出的海上安全合作的倡议。

    在这样的合作中,其实印度始终不忘发展他的海上力量,他一直做着海上大国的梦,与日本强化海上安全合作不仅符合印度洋的战略,也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利用合作在印度洋和南海地区牵制中国。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美日印在借由三方对话的平台,合力围堵中国,实现各自的目标,而其中的推手非美国莫属。如此,面对美日印做出的这种战略姿态,中国有必要做出应有的适当反应。

    而当前最大的一个危险是,美国政府和战略界运用他们的话语权和舆论优势,使得中国很多人在面对美国对中国的公开围堵时竟然无动于衷,还认为美国的这种做法很正常,并且继续展开与美国在经济危机、反恐、防扩散等领域的合作,这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中国必须要向美国表明,在美国希望与中国发展合作,共同解决重大国际关系、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当的同时,美国不断做出的这种遏制中国的姿态,是中国所无法接受的。同时,中国必须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利益,敢于斗争,并且明白: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以退让求合作,则合作不存。否则,如果继续这样放任美国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围堵,总有一天会发现,即使实力增强了,但在解决与中国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时也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