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传承,你准备好了吗?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香港张祝珊家族因家产之争导致四兄弟失和,不但家族企业大受摧折,还将会德丰大股东地位转让包玉刚,张家从此一蹶不振;远东集团创始人、前亚洲电视主席邱德根将继承权传给二房幼子邱达根,激发耿耿于怀的大房子女抢班夺权,远东集团由此衰落,亚洲电视易手林百欣、郑裕彤;至于郭炳湘、郭炳江、郭炳联兄弟纷争更是将新鸿基地产拖入未知险境;就连韩国三星公司也未能免俗,正在卷入李健熙家族内讧之中。
实际上,接班一直是家族企业的瓶颈,波士顿家族企业研究协会的数据揭示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30%的家族企业能够成功传到第二代,10%能够传到第三代,能够传到第四代的仅剩3%。作为一种古老的组织形式,家族企业由来已久,至今源源不断,因接班问题导致的企业衰亡、发展或壮大经久不绝,衍生多种企业形态。正如这一领域的专家、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WilliamO'Hara所说:“在跨国企业之前,已先有家族企业,在工业革命之前,也已先有家族企业,至于在希腊罗马帝国的启蒙前,也同样是先有家族企业的。”
世界范围内,子承父业一直是家族企业的主流传承模式。就目前情况来说,子承父业更是国内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必由之路。只不过,国外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比较成熟,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的继承人不一定插手企业的经营业务。而在中国,由于法律、职业经理人市场、现代企业制度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子承父业后既继承了所有权也继承了经营权。
“富二代”是一个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崭新群体,他们拥有大多数同龄人没有的东西:金钱、家族人脉、更加有利的晋升之阶……但是,他们的责任更沉重,他们所要承担的不仅是自己的梦想和家族的期望,甚至下一个30年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也与他们息息相关。
家族企业如何顺利的“改朝换代”?登上商业舞台的“富二代”如何找到正确的位置?如今,这已经不仅仅是“富二代”面临的选择,而是整个民营企业家群体需要思考的问题。“子承父业”是中国传统。著名家族企业管理培训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认为,中国社会呈现出的是一种以自己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层层外推的同心圆波纹形状。人际关系的远近依血缘关系自然分明。要求家族企业把权力交给“外人”,是很难做到的。
其实,企业传承的问题刻意被人为放大了。谭小芳老师(预定家族企业管理培训,请联系:13733187876)认为这种传承不会出很大的问题,毕竟是优胜劣汰,能活下来的中国家族企业都很有实力。以前,原始作坊式的家族企业也许还有生存空间,但中国加入WTO之后,整个环境国际化了,公司要做大必须经过资本市场,家族企业必须转变为现代企业,规范化运营。我考察的成功的家族企业,往往是家族成员做一把手,副总裁、以及分公司的负责人都是职业经理人。土皇帝当家的企业是活不下去的。
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成长起来的,而“富二代”面临的则是一个国际化的环境;第一代企业家的教育水平大多不高,是草莽英雄,而“富二代”享受的是精英式教育;第一代企业家是靠着自己的奋斗掌握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权力,他们了解中国社会,在企业里说一不二,有冒险精神和领袖气质。而“富二代”书本知识学得多,更希望用学到的西方式理论“改造”企业;最后,第一代的生活和事业是密不可分的,他们在任何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努力维护来之不易的财富。“富二代”则希望能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在事业之外有另一种个性的生活方式。
第一代企业家是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来的,他们很清楚中国国情的现状,明白企业要顺利发展,一定要和政府、客户、上下游企业以及方方面面搞好关系。而很多“富二代”不理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色,特别是留学回来的那一批,做事情太过张扬。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在企业管理中,第一代企业家喜欢用家里人,“富二代”更喜欢职业经理人;第一代强调个人管理,“富二代”则强调团队管理。
两代人之间的分歧很明显。首先,第一代企业家的责任感很强,把企业的价值置于个人价值之上。为了企业,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某些个性和兴趣。而“富二代”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做事的动力是希望实现个人价值,而不希望有太大压力。
在家族企业接班,“富二代”的第一个考验是协调与原来的家族成员、元老们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他要经得住来自亲情的压力,甚至奶奶、外婆都可能会出来骂他。第二个考验更大,就是与父亲之间的矛盾。有时候,父亲并不开明,要孩子接班,却又不放权,这会让孩子很痛苦。
“富二代”的第一个困难是如何继承父辈的社会关系网络,成功介入父辈的各种圈子,从而保持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延续。还有,如何树立与父辈同样高的权威,“富二代”需要获得众多元老的认可和员工的信服。第一代往往难以放弃权力,倾向于推迟退休,这导致两代人在家族企业共事的时间更长,权力交接更复杂。
美国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不错,但有很多职业经理人挂帅的企业还是倒掉了,而沃尔玛、嘉吉这些家族企业却活得很好。在欧洲,优秀的家族企业更多。所以,培养孩子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是我们长辈对家族的责任,更是对社会的责任。
在欧美国家,很多家族企业都没有让后代接班,而是允许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在西方,主流的传承模式是家族持股,职业经理人打理,其家族成员只是股权的拥有者,而不是企业的管理者。在这种模式之下,就有了“受托人”机制。身为大股东,却对企业管理毫无兴趣的家族成员会请来受托人,让他们成为董事会成员,和家族成员一起监督职业经理人。
受托人是一群在社会上有声望的人,先决条件就是信誉好。他们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第一种人本身就从事商业;第二种人不是生意人,而是社会贤达,受到广泛的尊重;第三种人是家族旁支或亲戚,本身没有财产,但是受到家族信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曾是好几家企业的受托人。当然,受托人也可能会侵占家族的利益。西方的解决方式是建造三权分立的机制——在受托人、职业经理人之外,再引入一种力量:专业理财顾问和律师,以构成制约势力。
这种模式兼顾了家族利益和企业发展,应该是中国未来的趋势。但短期内,中国还没有太多人能成为受托人,且中国的家族企业也普遍不信任外人。所以,中国企业家应该有意识地努力建立这种机制,否则,培养“富二代”成为企业直接管理者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在传承方面,欧美企业之间的差别很大。欧洲的家族企业势力非常大,是因为欧洲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是传统制造业。美国在工业时代,家族企业也是主流。但在IT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像谷歌这样的公司,资产被资本市场放大了。而且,他们的历史太短,创业期都还没结束。因此,在高科技时代,企业如何传承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