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实:致某位当红学者几句忠言


 经济学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即便是表现卓越的经济学家,显然也太渺小了,所以要常怀敬畏的心态,如果刚愎自用,沉迷雕虫小技,进而严重偏离康庄大道,那就会有远远超过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所造成危害的千万倍都不止。要知道,无论是企业挖掘潜在比较优势,还是产业升级,政府都不会高明到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尤其是譬如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而这几乎是经济学界的共识。当然,我这几句忠言可能有点逆耳,但是记得郑板桥说得非常好: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另外,回帖中有人认为我多少隐约有那么一丝人身攻击的嫌疑,如果真是如此,恳请诸位多多海涵! 最后,说句实话,对于这位学者早期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于中国经济分析,我大体支持。但是,后来出这个新结构经济学,硬生生地掺杂了好人政府的成分,而这显然是狗尾续貂,根本就上升不到理论创新的高度。如果本人还清醒的话,我恳请他还是悬崖勒马为好。当然,由于我人微言轻,这样的劝说可能不会产生实质性效果。那么,导致的结局会是什么呢?毋庸讳言,比较优势成其功,新结构经济学成其罪,以至于功不抵罪,这样一来不是没有可能:晚节不保,身败名裂。有人认为,我是学界无名之辈,加之学识浅薄,更没有刊物发表记录,所以根本没有资格提出对他的批评。我回答道,在蒋介石面前,毛泽东没有资格革命,但结果呢?另外,只要能够击中要害,有理有据,我就是图书馆的清洁工,又如何?再说了,我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只是希望加强交流探讨,尽管言辞稍微有点过激,但是这与是否有刊物发表没有任何关系,而真正做学问看重的是思想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