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史 杂 论(195)
2012-11-7
人生、成就与习惯
人生和成就与人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人的习惯有两种,即偏好性习惯和程序性习惯。它们都是在较长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
人的偏好性习惯包括物质的和精神文化的两个方面。比如喜欢偏好某种特色的菜肴,经常享用。属于物质性的偏好习惯。有的人喜欢某种艺术文化或体育活动等。属于精神文化性的偏好习惯。
人的程序性习惯,是指在非规定的活动中个人的习惯程序或节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等等。这两种习惯对于人的一生,对于人的事业成就都有极大的影响。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保持较健康的、更有活力的身体状况,对于成就事业是最好的支撑。
大多数学术大师或事业方面卓有成就的人都有稳定的生活程序性习惯,工作中也有独特的程序性习惯。往往独特的工作程序性习惯都是学术大师独特的研究方法的重要形式。他们的生活节奏很稳定,时间安排更合理。同时对于物质享受的要求不高,吃饭较为简单,起居也较为简朴,不嗜奢华繁复。一方面可以使他们保持身体和精力的充足,一方面有利于集中精力做事业。学术大师或事业卓越者都不喜欢应酬和排场。
(可能)军事战略家都没有很突出的偏好性习惯。从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刘伯承、徐向前、林彪、粟裕等人的日常生活看,他们都没有特殊的爱好或嗜好,不善交际,生活简朴,日程极有规律,更多的是喜欢学习和思考。从而使他们能够保持非常的清醒和冷静,保持高度的自制力和坚定的意志,能够应付危难的、急骤变化的情况。偏好性习惯突出,可能会促进某方面专业的钻研。但也可能妨碍认识的全面性。
良好的生活习惯利于形成健康的、乐观的人生观。(有些艺人暮年的心理不佳,与早年的生活习惯不稳定有关系)
习惯对于人的事业的成就或失败具有很强的作用,远远大于知识和学历的作用。
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或养成的。没有良好的实践就不会有良好的习惯。没有实践就难免会随波逐流、任性发展。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习惯是从小形成的。因此要从小带领和帮助孩子积极参加日常的生活的劳动等实践活动。孩子的良好习惯大多是由父母传帮带出来的。可以讲,幼年是“先做事后做人”,从学习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人。成年创业要“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够做成事。
供参考。
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