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仕卫出公


  政治,都是依靠现成的政治力量,一恶降一恶。这和道德完全是两码事。没有好蛋,只能坏蛋里面挑好蛋,把坏蛋当好蛋,但这样一来,道德还怎么摆。

  孔子仕陈湣公,《论语》毫无记载,只提到一位陈司败(《述而》7.31)。卫国才是他最上心的地方。

  孔子仕卫出公,在前488年,即卫出公即位的第四年。子路问,老师为政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13.3)。当时的卫国,是处于蒯聩父子争政的危机之中。他们两个,父不父,子不子,怎么正?子路认为,老师的想法太迂阔,被孔子痛骂。孔子的施政纲领,还是当年答齐景公的那一套,当年不行,现在也不行。

  孔子居卫,对卫国的政治参与太深。他的学生,仲由是卫蒲邑大夫(蒲邑是卫御晋、楚的门户),高柴是卫士师,都是卫出公的臣下。孔子返鲁前,孔子返鲁后,他的学生都穿梭往来于鲁、卫之间。孔子回到鲁国,仍不能忘情于卫国的政治,继续支持卫出公。这是仲由死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