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使民也义。

  孔子接着纵论当世英杰,这一次提到的是子产。子产比孔子略早,是郑国的大夫,名字叫做公孙侨,也是春秋时期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我们中学的课本里面好像有一个《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说的就是他。

  子产是郑国的执政大夫,也算是国相,实际上是秉持郑国国历经二十余年的一位执政者。春秋时期郑国之相有两位是非常著名的,其一是早年间的祭足,另一位就是这个子产。要说郑国在春秋之时是个非常特别的一个诸侯国。虽说国家不大(当然也不太小)但其作的每一件事情,又是历史举足轻重的。夹在当年两大霸主--晋、楚之间,还能混得那么多年,也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郑国在春秋早期正经是很风光过一阵子呢!左传头几段,都成了郑国的史书了,可见其当年的江湖地位。那位难产而生的郑庄公在祭足的辅佐下,敢和真正的“老大”周王打上一架,抢了粮不说,最后还能和周王交换人质玩,可以说是压倒周王这个病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自平王东迁之初,郑国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强国,当年各国无不受到郑之恩惠,故而庄公被称之为春秋小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