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滚出来


+ + + + +
这个标题其实是这篇博文的结尾,所以就得绕很远才能接到这个并非预先确定的主题上。也就是说,写着写着就跑偏了。原先的主题是:“我在说谎”——说谎者悖论的解决。
如果我在说谎,这句话就是谎言,“我在说谎”是谎言,那我就不是在说谎。如果我说的是真话,“我在说谎”就是真话,那我就是在说谎。
如上之解析,就是著名的说谎者悖论。悖论,简而言之就是按照“正确”的逻辑推理,却形成逻辑矛盾。悖论是在探寻人类思维规律的过程当中发现的,似乎也是“无解”的。
哲学家罗素曾经认真地思考过这个悖论的另一个版本:“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并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他在《我的哲学的发展》第七章《数学原理》里说道:“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无论哪一个学派的逻辑学家,从他们所公认的前提中似乎都可以推出一些矛盾来。这表明有些东西是有毛病的,但是指不出纠正的方法是什么。在1903年的春季,其中一种矛盾的发现把我正在享受的那种逻辑蜜月打断了。”
罗素认为谎言者悖论最简单地勾画出了他发现的那个矛盾(集合悖论):“那个说谎的人说:‘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事实上,这就是他所说的一句话,但是这句话是指他所说的话的总体。只是把这句话包括在那个总体之中的时候才产生一个悖论。”
罗素试图用命题分层的办法来解决:“第一级命题我们可以说就是不涉及命题总体的那些命题;第二级命题就是涉及第一级命题的总体的那些命题;其余仿此,以至无穷。”但是这一方法并没有取得成效。“1903年和1904年这一整个时期,我差不多完全是致力于这一件事,但是毫不成功。”
悖论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如果真存在悖论的话),证明“悖论”非悖论,就是解决了“悖论”。
“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这句话也是“说谎者”说的一句话,包含在他说的话的总体(集合)之中,这是事实——是思想(理论)不可逆转的。因此,罗素用命题分层(即思想技术)来解决必然无效。罗素意在促进思维和语言的精确性,即思想与事实的统一性,可罗素并没有把统一性建立在事实与思想的差异性上,因而陷入“同一”的迷途。
“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这句话之所以被认为悖论,关键在“假的”这个词,究竟是指陈述内容(事实)为假,还是陈述态度(思想)为假,陈述内容为假即与客观事实不符,陈述态度为假则与心理事实不符。这就存在三种可能:陈述态度为假(说谎)、陈述内容为假(谎言),以及同为假(说谎加谎言)。我们就此一一分析。
若指的是陈述态度为假,即所说的话(包括这句话)全部与心理事实不符(说谎),但这不妨碍所说的话(包括这句话)与客观事实相符的可能——陈述内容为真。即说谎不等于假话。比如我说:“我身上有一百块钱”时,我确信我身上没有一百块钱,可事实上有,那么“我身上有一百块钱”就是真话,但我在说谎。“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指的就是——他所说的话(包括这句话)都是在说谎(与心理事实不符),那么,这句话的陈述内容就是真的(与客观事实相符)——在说谎,并不存在矛盾。
若指的是——他所说的话(包括这句话)都是假话(与客观事实不符),即“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这句话既指其它的话都与客观事实不符。比如,他曾经说:“我身上有一百块钱。”可事实上没有。那么,“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这句话的陈述内容就为真——“我身上有一百块钱”是假话。当然,“假的”也包含这句话本身,即“不论我说什么都是假的”这句话也是“假的”,然而,对这句话的真假判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从何而来?真假不能自证,它指向了心理事实(是否说谎的事实),心理事实成为了主体观察的客观事实。可是,无论他是不是在说谎,这句话的陈述内容都可以是真的(符合客观事实——他的确说过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假话)。这也不存在矛盾。
第三种情况是——陈述态度与陈述内容同为假。这就更加不是悖论了,因为两者同为假时,并且不论说什么都同为假时,那就是胡思乱想或精神失常,不为正常的思维学考察之内容,该把问题交给脑神经科学或病态心理学。
“说谎者悖论”不是“悖论”,因为没有看到心理事实和客观事实的差异性,混同(倒置)了两者的关系才成了“悖论”,混同、倒置就是思维、逻辑错乱的表现。罗素用“说谎者悖论”来解释“集合悖论”肯定是错的,或者“集合悖论”本身也并非“悖论”。
在现实中,客观事实是显而易见甚至不言自明的,它以物质、货币、体制、意识形态、概念等形式被精心组织以供认识,心理事实却隐蔽得很(需要极高的观察水平和打捞能力),因此极容易被概念混同、倒置所蒙蔽,一切以客观事实(准事实)为真、为准,加上对客观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和严密的逻辑分析能力,客观事实(准事实)就俨如真理了。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生活把我们磨圆了,是为了让我们滚得更远。”即为了“更远”这个客观事实,“人”是不在意心理事实(自我)被磨圆的,更不在意这种不受自身控制的、肉球式的动作反应——“滚”。跟着股市滚,跟着楼市滚,跟着教育滚,跟着路线滚,跟着人言滚,跟着滚而滚,集聚一起,“社会”晕了,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滚过来滚过去。原来,历史是滚出来的。
滚!
文/伍天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