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行(5):农家乐和仙人崖


西北行(5):农家乐和仙人崖

2012年8月12日,天水。

从麦积山出来,小刘带我们到农家乐吃午饭。我虽然不挑食,但对这里的饮食还不太适应。昨天晚上老马盛情款待我们的那一顿,那些昂贵而独特的大菜我就吃不惯。不仅因为是羊肉,还因为作法和下料。今天早上老马费尽心思请我们吃的当地小吃,看来也颇为独特,那两种叫做呱呱和穰穰的小吃,据说是当地百姓之最爱,当无论外观还是味道,我都很难接受。

小刘说带我们农家乐吃饭的时候,我心里还是有些犯嘀咕。我担心接受不了他们的口味;我更担心的是,豆豆两顿都没有吃什么的东西。不过,事实证明这种担心纯属多余。几个小菜都让人心旷神怡。一个凉拌香椿、一个龙舌草,一个杂碎汤。凉拌香椿我好几年没吃到,也想念了好几年。上一次吃凉拌香椿还是阿梅硕士快毕业的时候,在武汉珞狮路一家叫做“御膳房”的饭馆。现在,芳梅已经博士毕业,而御膳房也关门大吉了。那种味道是我喜欢的味道,当然,那也是在我记忆深处窖藏并发酵了很久的味道。龙舌草的味道有点像芦笋,很清爽。杂碎汤就很了不起了。不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其实主要内容是酥肉,还有新鲜的蔬菜。酥肉很香,是我老家过年才吃得到的那种酥肉的浓郁香味。汤有点酸酸的,也很清爽可口。最后还给我上了一碗浆水面。其实昨天吃过一碗了,今天再吃觉得味道更清爽一些。浆水面的浆水据说是用某种蔬菜或者茶叶发酵制成。青青的酸酸的味道,自然而韵味深长。

饭后,前往仙人崖。

那山崖向外突出,被想像成仙人的额头,于是被叫做仙人崖。崖下是一排排祠、庙、或者观。在北方地界,很多地方都有儒释道同居一室的现象,叫做“三教合一”。我的理解,这有一点原始共产主义的意味。因为这些地区经济不是很发达,人们的信仰基础不是很雄厚,香火也就不是很旺盛。有限的香火就只能由各种宗教分而食之。单独立庙或者寺或者观,一是经济上力所不逮,二是吸纳的“香火”也无法保证生存。所以,“三教合一”本质上似乎还是一个经济问题。

到达仙人崖的时候,就感觉那地形和庙观似曾相识。原来青城山的朝阳洞就是这个样子——突兀的悬崖之下一排庙观。不过,青城山要比这里香火旺盛一些,宗教气氛浓厚一些。一路上与宁夏讨论宗教信仰问题倒是解乏的好方法。我把宗教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佛教和基督教有些了解。空闲的时候也参加一些宗教活动,以此作为获得生命体验的一种形式。宁夏说我的信仰体系有些混乱。我承认是这样的。但我明白,这种混乱其实只是表面的,我相信各种信仰形式的最深处存在有机的统一性。

下山的时候,看到一小女孩在吆喝着买东西。有煮玉米及其他食品。那小孩四五岁的样子,很是可爱。有游客与小女孩谈起价钱,才发现小女孩的妈妈就在后面的山坡上遥控指挥,小女孩只是一个幌子。

快下雨了,于是匆匆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