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后市场化改革的部分思考(概要)(2)
东方金融
本报告研究如何利用过剩资源进行改革的思考,是对货币、财政、社会保障、基本住房、就业、社区发展等部分体制的补充性探索。
二、后市场化改革与市场化改革有什么特点?
后市场化改革与市场化改革最大的区别是多方面的:
一是初始条件存在巨大差异。市场化改革初始条件是由计划经济形成的物质匮乏,资金匮乏,私人产品供给和公共产品分配均衡,物价由于管制而稳定;后市场化改革的初始条件则是经过34年市场经济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举世公认的强大国力,社会产品丰富,生产能力过剩,各种资金过剩,同时世界金融危机的阴霾不散,我国的市场经济弊端也不容忽视。
二是改革目标存在巨大差异。市场化改革目标的激励人们理性运用稀缺资源更多创造财富,经济建设的目标占据统治地位。在经济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市场经济缺陷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后市场化改革目标是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目标,公平有效分配和运用过剩资源,弥补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缺陷。
三是改革的参照系存在巨大差异。市场化改革有国外几百年成熟的市场经济实践可以参照,转型国家可以享受丰厚的改革红利,中国的迅速崛起就是明证;后市场化改革是对市场经济的巨大挑战。目前世界金融危机正在困扰着整个市场经济世界,中国与其他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系统的参照系!
四是改革的前景存在巨大差异。市场化改革由于是整体拿来的现成体制,见效快,发展迅速并持续,连续高增长是市场化改革的最大特点,由于是释放生产力,基本不存在衰退问题;而后市场化改革,中国的改革前景有许多不确定性。如果仅仅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深化改革,中国的前景有两个:一个是象日本一样被“剪羊毛”,可能性比较小,但是有,目前,欧洲希腊、西班牙等也正在被“剪羊毛”;另一个是象美国以外,没有被“剪羊毛”的发达德国等国家一样,进入经济大国行列,且可能性比较大。
市场经济的精髓是保护竞争,优胜劣汰,其特点是过度竞争,胜者通吃,垄断为王。经济大国之间激烈经济、金融、政治、外交、军事、文化、科技竞争,以至战争,将永无休止,市场经济的世界将永无宁日。这既是市场经济创造财富的奥秘所在,也是市场经济存在各种弊端的根源所在。市场经济的经济大国之间没有共赢,只有此消彼长,大多数经济大国低增长加上或有的负增长将取代高增长。而且,无论是否被“剪羊毛”,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特别的周而复始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循环,还将在国内外不断演化。
五是改革的理论基础存在本质上的巨大差异。市场化改革依托的市场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是在假定资源稀缺和理性经济人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轮世界金融危机证明,市场经济理论在化解金融危机方面已经无能为力。凯恩斯主义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造成了社会资金愈加泛滥,财政资金日益枯竭的怪象。后市场化改革绕不过金融危机,后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化解世界金融危机,并由此化解市场经济其他缺陷。既然市场经济理论不能解读金融危机并造成各种缺陷,后市场经济改革就必须首先寻找或者创造可以化解金融危机并克服市场经济缺陷的新的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