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君:没有功劳还有苦劳?


  作者:杨柳君

  这个社会里,有不少人习惯性的在做事情之前不经过系统的思考,因为他们嫌思考麻烦。

  为什么做这件事?如何做这件事?什么阶段要达成什么目标?目标的达成需要什么资源?任何要素统统都不考虑、不规划。

  他们信奉的是,糊里糊涂做了再说。

  他们常常忙乎一大圈,花了不小的精力和时间,才愕然发现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梯子靠错了墙。

  于是只得一切推翻,重头再来。

  可再来,还是重蹈覆辙,仍然不思考,仍然不事先规划,仍然做了再说,仍然是瞎忙一场。

  据我观察,这样的人还不在少数。别说年轻人,就是些上了岁数的人做事也是这样,眉毛胡子一把抓。

  我再年轻些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也常犯类似的错误。

  为此也付出了些代价,在工作过程中有“血的教训”。

  今天看来,之所以这么不愿意思考,草率行事,多半还是因为浮躁,急功近利,沉不下心来。

  这个社会中,很多人遇事都爱“着急”,巴不得马上能有一个结果,而且他们往往都会将结果预估的过于“美好”,但现实总是那么残酷,常常事与愿违。

  手下曾有个年轻员工,工作态度很好,很“勤奋”,很“敬业”。

  他常常是每天到公司最早的一个,也几乎是每天下班最晚走的一个,连周末也经常自发到公司“加班”。

  这个年轻员工估且称他为“小A”吧。

  见到小A这么“勤奋”,这么“敬业”,开始我还感动不已。

  要知道今天这年头,这么自动自发,如此不贪玩的年轻员工那可是“珍稀动物”啊,少见。

  

  可令我纳闷的是,半年过去了,他经手的工作几乎都毫无进展。

  于是我专门找时间问询了他的工作,并发现了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他指了出来。

  交流时我也与他就他的工作方式、工作目标交换了意见,并与他达成了一致,他也极为认同我对他的指导,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明确表态一定改正。

  

  接下来的日子,他还是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走,办公室里常见他“辛勤”工作的背影。

  好几次,我都不得不提醒他注意休息,注意身体,劳逸结合。

  

  但他还是那么的“勤奋”。

  作为上司,我再次被“感动”了。

   

  可令我失望的是,再过了些日子,他的工作仍然毫无进展。

  我不得不与他严肃的再次交流。

   

  交谈初始,我请他先向我回报,最近工作中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请留意,我要了解的是他的工作“成果”,无意知道他都做了什么点点滴滴。

  

  他顿时两眼放光,兴高采烈的向我回报。

  听他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段,我不得不打断他。

  他汇报了半天令他自己分外得意的所谓“成果”,却没有一个是我想要的“成果”,而且他的工作重点仍然没有抓住。

  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了太多没有什么意义的事情,对目标的达成没有实质性帮助的事情。

  他却因为自己每日表象的“忙碌”状,自认为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贡献不小,表现上佳。

  

  哎,我真是哭笑不得。

  你批评他吧,他工作态度实在不错,任劳任怨,每天勤勤恳恳;

  你不批评他吧,他什么工作成果都没有,每天瞎忙,增加的只是公司的成本。

  

  这类员工倘若在制造型企业,可能还好办点。

  制造型企业有非常标准化、严格的工作操作手册,一个新人进来了,照着手册一步一步的做就可以了,最后就必定能达成那个“成果”。

  但对于类似我们这种小型知识型企业来说,不少工作都需要员工有一定的原创性,实难将每个工作步骤标准化,模式化,更多的时候需要员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这个时候,你发现问题就来了。

  同时进公司的几个新人,有人基础好,思维力强,上司稍微点拨就能很快上手,在工作中还能举一反三,偶尔还能带给你惊喜。

  但像小A这样的员工,却让你左右为难,他们无疑大大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

  

  实在想对小A这类年轻员工说:

  1、首先,你们有很好的工作态度,这绝对值得提倡、表扬。

  年轻的时候,在工作中多做点,多付出些,不怕吃亏,是正确的工作态度。

  2、企业靠“成果”生存,员工也必须用实实在在的“成果”体现自己的价值,换取报酬。

  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市场竞争是血腥的,来不得半点作秀。

  市场不会因为某企业的员工态度好,每天早出晚归,就大发慈悲,让该企业蓬勃发展。

  倘若不能提供具竞争性的产品,具竞争性的产品价格,企业不能创造客户,不能让客户高高兴兴的与企业交换,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不能令客户满意,企业里的人纵使再“忙碌”,再“勤奋”都是白搭。

  那么企业的“成果”怎么来的呢?

  就是靠每一个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他的“成果”。

  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们这样,每天看似忙碌不已,却长时间无法提供企业想要的“成果”,企业拿什么与客户交换?怎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呢?

  

  你们其实大可不用每天早出晚归,也不必每个周末自发加班,你们的工作压力不至于那么大,你们犯不着做“勤奋”工作状,做给那些上司看。

  你们在有限的8个小时工作时间里,思路清晰、高效的完成工作,做好那些能达成“成果”的事情,必要时再适当的、有意义的加加班就足已。

  你们再“忙碌”,你们再“勤奋”,你们再“敬业”,倘若你们不能创造工作“成果”,对于企业来说,你们的工作都毫无意义,反而平添了企业的管理费用,长此以往,你们的存在便也就没什么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