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泛指西亚和北非的广大伊斯兰地区,阿富汗作为一个特殊国家,也属于中东地区。
中东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汇的枢纽之地;中东是伊斯兰势力的本土;中东核心区海湾地区蕴藏并出产丰富的工业血液石油,这三点决定了世界大国必会布局中东。
中东三个枢纽国家:土耳其——欧亚大陆的枢纽,埃及——亚非大陆的枢纽,阿富汗——中亚、西亚、南亚的枢纽。
中东四个核心国家:沙特、伊朗、伊拉克、叙利亚
以色列,半西方半犹太国家,属于盎格鲁萨克逊犹太西方文明范畴,是西方植入中东的特洛伊木马。
中东四大焦点矛盾:以色列VS阿拉伯,逊尼派VS什叶派,伊斯兰世俗派VS伊斯兰宗教派,美国VS俄罗斯。
一战是二战的继续,冷战是二战的继续,巴尔干是一战的火药库,中东是三战的火药库。
中东爆发数次阿以战争实际上是美苏代理人的战争,是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冲突的聚焦缩影,两伊战争是中东伊斯兰势力内部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内战。
二战后,大国直接军事介入中东地区,始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与美国支持的游击队代理人作战,十年征战,苏联惨败撤兵,并成为苏联解体的导火索。
美国直接军事介入中东始于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第一次击败伊拉克,美国直接军事介入中东,到阿富汗战争和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同时进行两场战争,直接插手中东事务。
中东国家人民的信仰分为亲西方文明的世俗派,是反西方文明的传统派,从传统派衍生出极端反西方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派别,又分为什叶派原教旨主义,代表国家伊朗,逊尼派原教旨主义,代表势力为基地组织和塔利班。
什叶派原教旨主义和逊尼派原教旨主义都以逊尼世俗派为敌,故而被以沙特为首的逊尼世俗派海湾国家视为心腹大患。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产生,是相对处于弱势的伊斯兰文明对强势入侵的西方文明的一种内在反抗,是基于文明应激性所必然产生的结果。
从历史上来看,中东作为大国角斗场,作为帝国的坟场,见证了诸多大国走向黄昏的过程。一战后英帝国势力达到顶峰,入驻中东巴勒斯坦地区,二战后大英帝国解体,英国不得不撤离中东。
苏联欲染指中东,从外围枢纽国家阿富汗入手,十年征战铩羽而归,旋即解体。
但是美国却打破了这个魔咒,连续发动两次海湾战争,并同时发动阿富汗战争,全部打赢并全身而退,美国人超强的国家实力在起作用。美国进攻阿富汗,固然是为反恐报仇的需要,但同时也为了给亲密盟友沙特清除潜在的敌人基地组织。
美国之所以要攻打伊拉克和阿富汗,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石油美元金融霸权和报9.11事件之仇并防止极端恐怖势力的蔓延。美国搞定伊拉克,美国的中东最重要阿拉伯盟国沙特的安全和领袖地位得到保障,石油美元体系就此得到巩固,同时也为沙特赢得了一个缓冲区;美国打掉阿富汗塔利班政权,防止了伊斯兰极端势力向邻国巴基斯坦的蔓延,要知道巴基斯坦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伊斯兰国家,如果塔利班基地组织成功获取巴基斯坦政权,对美国及中东盟国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中国来说同样如此。
所以说,美国打掉阿富汗塔利班,中国应该举双手欢迎,如果美国撤出阿富汗,那么中国应该坚定地接手美国,执行打击塔利班基地组织极端组织的政策,这样才有利于维护中国西部边疆的稳定。
美国就是新时期的罗马帝国,美国出兵,和苏联俄国出兵不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是了盟友的利益,美国出兵往往能纠集许多盟友,可谓王霸之师。
继英国之后,美国独霸中东,掌控中东三大枢纽国家和两大核心国家,展示了美国超强的国家实力。
美国在中东的主要任务:保护盟友以色列,保证海湾石油对世界的畅通供应(从而维护石油美元),保证中东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畅通,阻止俄国势力的南下中东,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阻止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的蔓延。
但是美国是否能一直如此辉煌下去?中东是不是美帝国的坟场?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东,地区内部矛盾和外部大国矛盾聚焦于此,现在的形势类似于一战前的巴尔干;而叙利亚内战,作为背后有打过支持的代理人战争,有类似于二战前的西班牙内战。
中东地区如果全是内部战争,如果外部大国不军事介入,只能算作地区战争,因为战争没有波及世界,如果外部大国参战,尤其是美俄及其盟友,那就属于世界大战了。
至于说第三次世界大战,不要以为不可能发生,一切皆有可能,第三次世界大战或将从小规模使用战术核武或生化武器开始,以后逐渐升级,到时候人类的疯狂或将遮盖人类的理智。
当然按照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似乎世界大战打起来的可能性几近于零,但是基于一切都有可能的原则,第三次世界大战或将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都是由大国的小国马仔所引发。一种最有可能发生的是:或者伊朗获取了核武器并以核武器攻击以色列,以色列用核武器进行还击;或者基地组织或类似于基地组织这样敌视美以的势力取得中东某国的政权并设法弄到核武器(主要是从巴基斯坦获取核武器),攻击以色列,以色列用核武进行还击。之后美俄介入,当然这仅仅是某种假设,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要想当然的以为核武器会毁灭人类,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就不会使用核武器进行战争,这是一种逻辑上的错误。美国虽然最早用两颗原子弹终止了战争,或许美国会用小型战术核武器来发动战争。
美国早已使用过核武器,而且美国也没有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美国现在做的就是阻止恐怖组织和邪恶国家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万一将来某一天恐怖组织和邪恶国家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及其亲密盟友以色列,或许只能应用高科技小型核武器来加以报复。
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敢和美国进行“硬对抗”(军事对抗)和“软对抗”(除军事对抗以外的所有对抗)的国家,估计只有俄国一家。现在俄国因为实力虚弱,已经不能像当年苏联强盛时期那样和美国在军事上硬碰硬对着干了,而是采取更多“软对抗”策略,躲到背后从背后插刀子暗地使绊子。从当年的南斯拉夫到现在的叙利亚,处处可以看到美俄软对抗的影子。但我们也能看出来:只要美国硬挺,俄国往往最终服软退缩。精明狡猾的北极熊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在自己没有绝对的胜算和把握时,北极熊不会轻举妄动。
斯诺登事件折射出一个焦点问题:对美国来说,谁收留斯诺登谁就是美国的对手或敌人,俄罗斯敢于收留斯诺登,说明俄国铁心做美国的对手而不是战略合作伙伴。
俄国深知美国把自己当做最大的军事对手,俄国也以“全球反美领袖”自居。斯诺登事件作为一面镜子,折射出了美俄之间互不信任的对抗关系。换言之,在普京重新上台后,美俄之间已经开启了一场“新冷战”,两国在诸多国际问题上不仅没有交集,反而发生很多碰撞和分歧,谈得拢的少,谈不拢的多,两国关系看来以后也很难有什么改善的迹象。
所以,我们看到毛子加紧拉拢中国(既要防更要拉),意图把中国拉到与美国对抗的阵营中来,对中国来说,最好不偏不倚,乐观其斗,趁势取利,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
从普京的表现来看,他确实有志成为斯大林第二,当年斯大林把一个刚从世界大战和内战脱身出来的贫穷落后的受重创的俄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并顶住了德国的进攻进而成为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虽然其中付出的代价巨大,但相比与成就来说,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
普京在俄国玩表明民主实际独裁,也确实不受美国喜欢,美国人不喜欢强硬的俄国领导人,不过俄国领导人的人选,不是美国人说了算的,强硬的俄国领袖确实加剧了两国的分歧和冲突。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美俄两国的国家利益是不同的,交集少而空集多,美俄之间分歧的决定性要素是彼此的国家利益而不是彼此的领导人。即使俄国出现比较”软弱“的领导人,美俄之间冲突也不会避免,比如说在相对软弱的叶利钦时代,美俄之间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有分歧,只不过那时候俄罗斯选择退让的成分多一点儿,而出现了强硬的领导人,俄国人不愿意做过多退让而已。
除非美国战而胜之并主导俄罗斯的政治进程,否则美国想像改造德日那样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政治体制改造俄国,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实际上,在普京利用二人转手法玩弄西方第三次当选俄国总统之后,普京指责美国插手俄国内政,这时候美俄即开始了真正的对抗,当然是软对抗而不是硬对抗,因为俄国缺乏和美国展开正面硬对抗的实力。
在这之前,由于俄国国力虚弱需要恢复,加上普京正常当选,俄国对美国采取守势与某种合作或退让的政策。
但是利比亚的转向和丢失,让俄国丧失了不少北非利益,普京将其归因于自己在安理会投了弃权票所致。所以汲取教训之后,普京的俄国在安理会否决所有制裁叙利亚的重大决策,一方面表示自己的独立立场(不顺从西方),另一方面意在以此为筹码,以期从西方及其盟国手里拿到一定的利益补偿。对普京来说,不能像丢利比亚那样(对俄国来说是全输的结局)白白丢掉叙利亚,所以力挺巴沙尔。
现在美国和俄国在重点领域和重要的地缘战略区展开了似隐似现的对抗,为有别于冷战其实美苏在全球范围内的全面对抗,我们可以称之为“新冷战”。
对美国来说,俄国是邪恶轴心的轴心,对俄国来说,所有反美国家都是自己现实和潜在的盟友。现在美俄对抗的前线是中东地区,美俄对抗的下一个焦点国家,除了伊朗,还会是谁呢?
在叙利亚美国是暂时没有得手,但形势正在向有利于美国及其支持的国内反对派的方向发展。至于说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为何能挺这么久,是因为俄国、伊朗和国外“什叶派兄弟”的支持。
现在看叙利亚内战,也是阿拉伯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内战”的前沿,阿拉伯什叶派的领袖是伊朗,支持巴沙尔政权,逊尼派的领袖是沙特,支持叙利亚反对派,站在伊朗和沙特背后的,分别是俄国与美国。
叙利亚内战的形式就此明朗:内战双方分别为二级代理人什叶少数派巴沙尔政权和逊尼多数派叙利亚反对派,二者背后是一级代理人伊朗什叶派同盟和沙特逊尼派同盟,再后边便是幕后老板:俄国和美国。
现在在中东地区,俄国-伊朗-叙利亚巴沙尔政权-黎巴嫩真主党这一东正教——什叶派准联盟正在对抗美国-海湾富国-土耳其-埃及-约旦-叙利亚反对派这一基督教——逊尼派准联盟,而焦点即集中在叙利亚内战上,现在的叙利亚内战,和二战前西班牙内战极其相似:都是在大国外部势力主导下的代理人战争,也或将是未来世界大战的预演。
可以设想一下:未来以色列或美国攻击伊朗,或者伊朗爆发内战,俄国南部边境着火,安全受到威胁,俄国人难道会坐得住吗?
如果叙利亚巴沙尔政权完蛋,俄国便丢了叙利亚,对俄国来说,只有退守并死保伊朗,伊朗不能丢,伊朗一丢,俄国南境受敌,被包围的感觉,俄国人肯定受不了,所以说,在未来的伊朗问题上,俄国人应该会全力出击与美国及其盟国展开对决。
说美国没有能力打掉伊朗,是不现实的,因为美国早已制定了攻打伊朗的作战计划,而且美国拥有冠绝全球的全球调兵能力,虽说美国在搞亚太再平衡战略,但是, 从亚太暂时调出兵力去攻打伊朗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美国的整体军力部署侧重亚太并不表明美国一定要把重兵放在亚太地区不动),等打完伊朗之后再调回了不就行了。
至于说伊朗研制核武器,实际上美以早已给伊朗划定了红线:伊朗研制出核武器的临界点,也就是美以军事打击伊朗的那一刻。虽说伊朗新当选总统表一愿意和谈释放了缓和信号,但是美以的底线是改变不了的:那就是伊朗不能拥有核武器。伊朗新总统的温和表态,似乎更像是一种迷惑对手烟幕,以用来掩护自己加速研发核武器的进程,但美以是何等聪明之国,岂能轻易上伊朗的当?
伊朗不会拥有原子弹,因为让伊朗拥有原子弹,是美以两国领导人的严重失职,两国绝对不会坐视伊朗成功制造核武器的。
所以,如果说大中东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火药库,一个战争表演场,那么美国发动海湾战争进攻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是大中东战争剧本第一集(有两部是重头戏),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是大中东战争剧本第二集,利比亚内战是大中东战争剧本第三集,叙利亚内战则是大中东战争剧本第四集,那第五集呢?美以进攻伊朗。那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开打呢?当美俄直接交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