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原副主任、省政协主席王生铁论汉水文化之三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原副主任、省政协主席王生铁

论汉水文化之三

     五是名人遗址。据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证实,三千里汉水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汉江两岸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创造着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自夏商伊始,在汉江两岸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一个的国家,实践造就伟大的人物,产生了灿若繁星的人类祖人、政治伟人和社会名人。“郧阳人”回答了世界性学术课题。随州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的故里,神农以圣德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药茶;治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台榭而居,安居乐业。神农孕育楚族,推进人类文明,现在全球华人来神农故里寻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尧帝贬其子丹朱于房陵,后来舜封其统管一方。提出“夫民,神之主也……”,民为神本的民本思想者乃随之大贤季梁,是随国大夫。汉江是楚国的源头。通天文、晓地理的祝融是楚之始祖。鬻熊是楚之先祖,毛泽东同志1920年曾说:“呜呼,鬻熊开国,兆起雄风”。因鬻熊辅周灭纣有功,周王封其孙熊绎于丹阳,为楚之首立国君。追新逐奇,自号称王的楚武王熊通威震华夏。楚灵王筑章华台光耀天下,是在汉水边的潜江龙湾。世界四大名人之一的伟大诗人屈原是楚国人,在被流放汉北时写出《天问》、《离骚》、《九歌》等惊世之作。楚国人老子的《道德经》为中国哲学的开山篇,汉水流域的老莱子,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和老子齐名的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是今湖北荆门人,其“天人合一”思想成为民族的思维方式。纵横家鼻祖、谋略大师、军事学教育家鬼谷子是楚人,汉江流域的襄阳、荆门、石泉,乃至当阳,都有他的遗迹;出生于汉江流域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推动了民族进步与融合,是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千古第一人,是人类文明史上高耸入云的丰碑。汉高祖刘邦在汉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建立汉朝,在汉中还有古汉台、拜将坛等遗址。张良为汉“三杰”之一,在汉朝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刘邦统一后功成身退,张鲁据汉中时尊张良为祖,于留坝紫柏山中建留侯祠,春秋祭祀。诸葛亮在襄阳卧龙岗躬耕,作“隆中对”;三顾之后,指挥千军万马,屡战屡胜,辅佐刘备;后屯兵汉中,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后葬于沔县定军山下,其武侯墓、祠,彪炳青史。东汉皇帝刘秀,枣阳吴店镇人,其在此生活近20年。刘备马跃檀溪故事在襄阳。嘉靖皇帝朱厚熜从汉水边钟祥走出,为父建明显陵,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元末群雄之一、大汉政权创立者陈友谅在汉水下游的沔阳县建立后汉。汉水流域还有社稷名臣子文,变法大师商鞅,楚国名相孙叔敖。房县地区则流传着西周名臣、诗人尹吉甫传说。还有一代名将伍子胥,楚国忠良申包胥,军事奇才范蠡,礼贤下士的春申君黄歇等,不一而足。还有许多名人:辞赋家宋玉是宜城人。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南阳石桥人。水镜先生司马徽居襄阳水镜庄,襄阳人庞统号为凤雏、与诸葛亮齐名。西晋政治家、军事家、著名学者羊枯、杜预曾镇守襄阳多年,留下了“堕泪碑”等古迹。南宋民族英雄河南汤阴人岳飞,以襄阳为基地北伐中原。东汉造纸发明家蔡伦封侯并长眠于洋县龙亭。东汉医圣张仲景南阳人。地方志鼻祖、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襄阳人。史学家范晔南阳淅川人。药王孙思邈陕西耀县人。诗人李白在安陆居住十年。茶圣陆羽和竟陵学派的钟惺、谭元春是天门人。散文家韩愈南阳人。田园派代表孟浩然襄阳人。北宋书画家米芾襄阳人。著名诗人陆游在地处抗金前线的汉中写下了大量的诗篇。睡仙陈抟在武当山发明睡功,是河南周口人。武当高道张守清宜城人。武当张三丰为一代祖师。在汉江流域高举义旗领导农民起义的有西汉王匡王凤绿林起义。东汉张角黄巾军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元末刘福通起义甚至清末捻军。或以荆襄汉为根据地,或征战荆襄汉,在汉水流域留下了光辉历史印迹,在人民中广为流传。明代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李自成、张献忠陕西人。清代白莲教义军总指挥王聪儿襄阳人。现代,如无产阶级革命家、劳工律师施洋是竹山双桂村人。一代哲人杨献珍郧阳安阳镇人。戏曲大师曹禺潜江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名人层出不穷。

    总之,汉江流域人杰地灵,从勉县到汉口,古今名人辈出,灿若繁星。有道是,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从古代起就有“惟楚有材”的说法。一句“惟楚有材”,道尽汉江人文荟萃。

      
六是山水文化。浩荡汉水,风景优美。在汉水两岸有风景美丽的汉中。有山青水秀的安康。有华中第一峰、天然动物园、物种基因库、奇妙莫测的神农架。有文化丰厚、风光旖旎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双遗的中国道教武当山。有千里房县、风光无限的万峰俊秀和野人谷、野人洞风景区。有竹溪十八里长峡的秀丽风光。有钟祥明显陵和黄仙洞风光。有南水北调之源的丹江口水库风光。有“襄阳好风日”的山川秀美和文化丰厚的古迹遗存。有群峰秀美的荆山风光。有随州炎帝故里、大洪山佛教丛林和绿林风光。有清秀的漳河水库风光。有汉水支流东荆河边洪湖水浪打浪的52万亩湖色风光。有全国省会城市之冠——武汉十湖九山优美的江城风光。
    
汉江流域有众多奇特的古迹名胜和秀丽的山水风景,山川秀美、物华天宝。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汉江流域不仅仅是山高水深、山清水秀,更为重要的是山是仙山、水是神水,山水皆有深厚文化内涵,山有仙灵水有神明。这对保持生态平衡,天人合一,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意义很大。

  七是戏曲、武术文化。随州出土的宫廷使用编钟乐舞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中华民族戏剧的鼻祖是楚国人优孟,影响深远。汉水边的钟祥县城区有莫愁湖,是莫愁女歌唱高雅曲艺的地方,“阳春白雪”的典故与此地有关,这里还存阳春白雪遗址。汉江是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八方戏剧在这里交流融合,并产生新的剧种。随着历史的变迁,汉水两岸广大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产生了丰富多彩、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有“一清、二黄、三越调、梆子、花鼓、梁山调”的排序和“高、昆、越、提、梆、罗、卷、影”的说法,数十个戏曲艺术品种活跃在汉江流域。现在还非常活跃的如:在汉中有汉剧、秦腔。十堰有山二黄、八岔子。竹山有皮影戏。襄阳有豫剧。天潜沔有花鼓戏。孝感有楚剧。武汉汉剧。京剧的武术令人惊奇,还有歌舞剧、话剧、独角戏、杂技、湖北大鼓等。湖北有20多个剧种,99个剧团,七千名演员活跃在广大城乡,艺花盛开。
    
汉水流域体育文化丰富多彩,武术人才辈出。如:汉水源头的陕西汉中宁强县羌族有惊人的“上刀山”等武术杂耍。武当拳可与少林拳齐名,刚柔各异,现在赴港澳台等地表演,广受欢迎。仙桃是体操之乡,走出了五位体操世界冠军(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在市委倡导下,全市“敢于争先、力争上游”蔚然成风;仙桃学生以冠军为榜样,高考万人比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这也是汉水流域的光荣。
    
从古到今,汉江流域诞生了众多的乡土戏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与土地的结合诞生了独到的乡土艺术,使这块土地富有自己独到的艺术魅力。

      
八是民俗文化。由于汉水流域历史悠久,出产丰富,“人喜神欢”,文化艺术兼收南北所长,特别是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陕西汉中群众文化尤盛。陕西安康紫阳县是中国的民歌之乡,紫阳民歌是陕南地区古代人们创造的、流传至今的宝贵艺术遗产。如汉水流域各地历史上形成的篝火舞、端公舞、摆手舞、跳丧舞和婚丧嫁娶、庙会,节日喜庆等广泛使用的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各种民乐,配合龙灯、龙船、凤船、采莲船、干龙船、莲花闹、蚌壳精、五虾闹龙宫、狮子舞、碟子舞、踩高跷、腰鼓队奏乐,热闹非凡。故事村、民歌村、谜语村、各类公园、聚会广场、书屋、中心户、民间表演的善书、说鼓、小品、相声、拔河、斗智、竞技、武艺、魔术、杂耍等民俗文艺丰富多彩的表演,集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娱乐性于一体,社会效益极佳。还有剪纸、塑造、雕刻、编织、印花等艺术遍及汉水两岸,文化底蕴丰厚,从古至今,技艺之精,令人震惊,可值千金。
    
民俗文化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从古代起就有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说法。民俗文化在今天更是宝贵的艺术遗产,尤其在开发文化旅游方面,民俗文化、民间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地域文化风情的主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旅游胜地都以地域风情为文化旅游的卖点。今天极为流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民间文化、民俗文化。

     
九、商贸文化。汉江流域早期,神农创日中为市,古人进行物物交换,随着历史的发展,货币购销出现,商业推动经济发展。三千里汉江航运兴旺,汉江沿岸码头性都市文化繁荣。沿岸的城市以其开放性、包容性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如古代襄阳设立了浙江会馆、江苏会馆和徽州、川陕、河南等二十多家会馆及商业办事机构。近代的武汉自1862年正式对世界开埠,是全国四大口岸、四大金融中心之一,成为历史上与上海齐名的“大武汉”,被誉为“东方芝加哥”。汉江沟通南北,连接东西,把南方丝茶和北方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创造了守信重义、交通四海、商运繁荣、商埠林立、商贾云集的商业文化。汉江从古代起就是重要的商路,战国时代鄂君启的商船就在汉江上扬帆远航、沟通南北。明清时期汉江商贸极为繁荣,汉口千帆云集,成为商业巨镇,为当时的四大名镇之一。现代汉正街的商业繁荣誉满全球。

     
十是孝道文化。敬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二十四孝之首的是道家老莱子,是现今汉水流域荆门人。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位:一是黄香为父扇衾温被;二是孟宗哭竹冬生笋;三是董永卖身葬父,其孝心感动天,玉帝命七女下凡许配董郎。一曲天仙配美丽传说的戏曲唱遍全国、妇孺皆知。汉水边的孝感因董永孝心感动天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孝感天冠名的城市。孝感市举办了八届孝文化艺术节,召开了国际研讨会,每年评选十位现代孝子,带动了许多县市评选孝子活动,推动了社会主义文明。
    
尊老敬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从古到今有百事孝为先之说。弘扬孝文化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群众自觉道德水平,重建传统家庭美德,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除上述十种文化之外,在汉水流域还有房陵出现的中外惊奇、古今罕见的独特的流放文化。从尧之子丹朱到吕不韦的党羽眷属和唐宋时期的唐中宗直到明末,房县一直成为中国古代帝王流放地,先后接纳或徙居、或流放的历代皇室、王侯近三十批次。这种形式给这一区域带来了宫廷及各地文化。这是因为这一区域是进得来、跑不掉、饿不死、较僻静等特殊的地理位置。
    
在汉水流域还有颇为兴盛的宗教文化。汉水流域有中国道教、佛教等寺观庙宇文化。汉中地区是道教起源地之一,早期道教有张角太平道和张陵五斗米道两大派别。汉末张鲁以五斗米道教割据汉中达三十年,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后归顺了曹操,才得以流行全国。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到明初,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山,先后建成宫观祠庙33处、1800多间,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大洪山是中国佛教的重点丛林之一,自唐以后,大洪山有寺庙26座,山区内寺院星罗棋布,香客信士络绎不绝,晨钟暮鼓此起彼落,是佛教禅宗分支曹洞宗发祥地之一,在佛教界享有盛誉。安康岚皋县南宫山为佛教名山。
    
在汉江流域除繁荣的水道航运之外,栈道也独具特色,汉江上游秦、巴山地之间,从古代起,劳动人民就开始在悬崖峭壁间修筑栈道,沟通关中与巴蜀,这是古人克服天险的遗迹,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翻越秦岭的栈道有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骆谷道等,翻越大巴山的栈道有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在汉水流域还有许多文化亮点。如传世宝石,在春秋时期,卞和在荆山发现了和氏璧,数次冒死推荐给楚王,后来此璧成为秦始皇传国玉玺,以后历朝历代为争夺宝玺而激烈争战。再如在民众中还有江汉平原筑堤垒台的夯实硪歌号子文化,五月端阳纪念屈原的龙舟号子文化,昔日楚运河、现江汉平原百里长堤一条龙的民居文化,汉水流域各地群众文化丰富多彩。

    
总之,汉水文化真乃五色缤纷,光彩夺目,是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发祥地,是中华文苑,全球文星区域之一的宝地。(潘世东转自《世纪行》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