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安全这根弦,如何绷得紧些、再紧些


离农历新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回家的人很多已经或者即将匆匆踏上归程,但现在,春节,本应充满祥和喜气欢声笑语,此刻却让我们心情如此沉重。2月1日,河南义昌大桥爆炸坍塌,四川泸州一客车坠崖,甘肃一大巴翻入山沟起火;2日,贵州一超载客车翻下山坡,广西大新县一辆厢式小货车翻入深沟……连续两天五起恶性事故,共造成50多人死亡,为进入第8天的中国春运画上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一再击中交通运营和管理上的软肋。

2013年春运刚刚开始,接连两天五起事故,频率不能说不高,数十人死亡,代价不能说不大。尤以河南义昌大桥爆炸引起巨大关注,官方高度重视,国家安监总局官员亲赴现场,起初有说法是,“恶劣天气致车辆爆炸引发垮桥”,此后,又传出定性为涉嫌“生产、装载、运输”均违法,公安部也召开紧急视频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和春运安全工作。

事实上,我们不缺制度,甲、乙、丙、丁这些条条款款,面面俱到。确实,春运安全没有“秘密武器”,也不能指望“特效药”。年年都有春节,年年就有春运,在每年的这段时间里,官方都会一次次重复“春运安全”。按理说,所谓“春运安全”这种说法,本身只是时间上的强调,并不是力度上的特别。安全事故,偶然中有必然。两天五起事故,又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必然”?又该如何应对这种“必然”?春运安全这根弦,就不能绷得紧些,再紧些了么?这是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首先,当然应该是加强相关行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但必须开启问责制。说大桥爆炸是烟花爆竹惹的祸。可是,我们有现成的法规和监管机构,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现,运输一路也没有发现,监管都在哪里?假设没有爆炸,这一次侥幸过去,下一次呢?甚至,我们可以说,今年侥幸过关,明年呢?再比如说,治理超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超载”依然不断出现在各类事故调查结果中。事故频发的背后,倘若没有问责,各个环节都将是中看不中用的马奇诺防线。

第二,可以看到,两天五起事故,获得了不同程度和等级的关注和重视。当几乎所有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河南炸桥,当有关部门决定重拳治理烟花爆竹的生产和运输,这种亡羊补牢当然是必须的,但还不够,没有举一反三,就不能防止接二连三,不能花炮引发爆炸,就只重兵防守鞭炮等危险品运输。固然,这种做法迎合民意值得赞许,但强调甲,就可能弱化乙,可能给超速超载者以某种错觉,一句话,对于所有的安全隐患不能厚此薄彼,都应该一视同仁地“零容忍”。

第三,制定周密的应急预案。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特别是历年春运,常伴有极端天气“骚扰”。近期有媒体就预警“雾霾极端天气或为困扰春运的最大‘非常规因素’”,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的应对之狼藉,何况,不少地方也已经因为雾霾“频频发生交通事故”,我们不禁要提醒:当春运再次遭遇极端天气,这是无法躲开的“新年大考”。

安全为天。春运,上亿人流动,应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此时此刻的丝毫松懈和懈怠,代价将是我们不能也无法承受的,这不是危言耸听。两天五起事故,我们希望在2013年春运这一页上,这样的悲剧就此打住,不要再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