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两会之我们的美丽中国梦还有多远


  
  这连续浓重的雾霾天气,使人日不见阳光,夜不见星辰,穷极而望也看不到楼顶,着实让人感到颇不舒服。此情此景,激发了网友集体吐槽的雅兴,将清华大学校训篡改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确是符合了当前的情形;更有文艺一点的,拿出泰戈尔的诗作,即兴发挥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那就是咱俩走在大街上,我拉着你的手,却看不到你的脸!”的杰作,倒是让人在雾霾的压抑中找寻到一丝快意。

  

  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日前联合发布报告称,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之中,有7个位于中国。中国雾霾盛景,波及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社会危害之强,相对于伦敦烟雾事件或有过之而无不及,足可印证中国环境生态污染确是相当严重。

  

  记得上学的时候,学校就在教授中国发展的政策,说什么决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试图印证社会制度的优越。事实上,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中国社会一样没有逃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恶果,天变得不再蓝,也没了星星,水变得不再绿,也没了鱼虾,山变得不再青,也没了鸟虫,映入眼帘的,往往是雾蒙蒙的天,黑乎乎的水,光秃秃的山。

  

  官员一贯以GDP的疯狂增长来满足自己膨胀的政绩冲动,与自己的仕途前程相比,与领导的政绩要求相比,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算得了什么呢?为了多采煤多赚钱,谁去评估野蛮的破坏性开采带来的环境灾害,谁去顾及矿区百姓朝不保夕的生命安危?污染大户在超标排放,烟尘飞天,污水横流,是谁在纵容,是谁在保护?我们无法知道政府职能部门对于环境污染为什么总是束手无策甚至根本就是无动于衷,究竟是跟他们压根儿沆瀣一气,还是考量地方财政税收?抑或就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奠定政绩基础?虽然官员为官一任污染一方,却挡不住人家政绩突出照升不误,于是,也就难怪政策依旧是,污染几度在。

  

  国家倡导环保节能低碳排放,但政府自己并不做这样的率先垂范,普通的百姓更别说一呼百应了。路上奔跑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因时而变,越来越宽,却依然是车多路挤,拥堵至极,何以如此?政府要靠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维护国企(比如汽车制造商,比如两桶油)利益,于是便舍不得投资,像香港那样去作让大多数人可以共享的公交服务。试看路上的自行车道,那还叫车道吗?尽管自行车是零排放,却并不受城市交通规划的优待。政府公车不仅数量居全球之首,而且排量标准也要求极高,大概是考虑领导享受的时候忘记了还有环保低碳这一码子事儿。嘴上讲的是环保低碳,手上干的是超标排放,那政策不就沦为摆设仅剩下粉饰政绩的用处了吗?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固然是中国人的美好理想,但中国的“雾霾”窘境,却折射出现实中国与“美丽中国”存在的距离相当遥远。建设美丽中国不能毕一功于一役,倘若没有行动与改变,终归不过是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产生的政策问题,法律问题以及权力问题,除了老天开眼赐予冷空气吹散雾霾,我们也只能怨声载道以“厚德载雾,自强不吸”聊以自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