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园老师《数与代数》的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部分的改革特别表现在: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理解有关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活动,提高发现规律,探求模式的能力;注重应用,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提倡使用计算器,降低对运算复杂性和速度的要求,注重估算等。数与代数教学概念多,头绪复杂,而且有些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兴趣不高,所以我总觉得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没有什么高招,学习完任园老师的讲座《“数与代数”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悟,得到了一些启发,具体的感受如下: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只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这正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呈现之所在“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任园老师结合这一基本理论给我们见了许多结和实际的案例,让我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从"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以及有关运算、方程等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看到,数与代数的一些内容,在传统数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教学中,老师满足于头头是道地给学生分析等量关系,机械地列出方程,解答问题;更有甚者,给学生把问题分类,并就每一类问题提供主要的等量关系和解题套路,什么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又分成什么同向(追及)问题,相向(相遇)问题等等。这样的教学,没有探索,没有研究,也没有挑战性。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经历用观察、画图,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不要把各种应用题的解法当作现成的结论来教,而是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自己去探索、研究,寻求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在经历若干次这样的活动后,使学生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体会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沟通了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之间的数学知识的联系,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学生学习的各个知识板块的知识内容都体现了“数与代数”的建模思想,因此,“数与代数”知识是人们工作和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知识基础,是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那么,数与代数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应该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
总之,“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短短的八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今后教学的方向。任园老师也给我们推荐了许多与学习有关的书籍,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才能塑造出使学生难以忘怀的可亲可敬的师长形象,才能厚积薄发,达己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