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棱光实业披露了公司2011年的经营业绩。根据报告显示,公司营收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161%,而营业利润降幅更大,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41.795%。其实翻开棱光实业的资料可以发现,棱光实业在盈利上始终有所欠缺,经常被冠以“*ST”的帽子,若非07年时大股东上海建材集团出手帮忙买下其所持的上海建材创意产业园区51%的产权,现在上市公司中可能已经见不到棱光实业的影子了。导致棱光实业屡屡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棱光实业到底输在了哪里呢?
石英、混凝土、多晶硅、风电,棱光实业的主业究竟是哪一个?
翻开棱光实业2011年的年报可以发现,2011 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只有4.75亿元,但主营业务却覆盖了石英、混凝土制品、多晶硅、风电叶片、房地产、化工、旅游等多项领域。而从棱光实业近六年的业务收入情况来看,棱光实业的主业是轮番变换的,已经由原先的化工产品换成了如今的风电、房产等新业务。
2005-2011年棱光实业占总营收前三名的主营产品
年份
|
主营产品第一名
|
主营产品第二名
|
主营产品第三名
|
2011年
|
房产经营2.1亿
|
风电叶片1.16亿
|
混凝土制品1.04亿
|
2010年
|
风电叶片4.4亿
|
房产经营1.53亿
|
混凝土制品0.99亿
|
2009年
|
混凝土制品0.95亿
|
房产经营0.23亿
|
多晶硅0.20亿
|
2008年
|
混凝土制品2.09亿
|
多晶硅1.16亿
|
房产经营0.58亿
|
2007年
|
混凝土制品1.78亿
|
多晶硅0.42亿
|
出租车0.11亿
|
2006年
|
化工产品0.12亿
|
出租汽车0.10亿
|
石英玻璃0.07亿
|
2005年
|
化工产品0.15
|
出租汽车0.11
|
石英玻璃0.08
|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05年占棱光实业主营收入的化工产品和出租汽车业务如今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风电、房产、混凝土等业务。而多晶硅在07、08年时也曾风光过一阵,但现在却已经被棱光实业抛弃,沦为弃儿。
棱光实业输在哪里?
2005年光伏行业开始快速发展,棱光实业在看到多晶硅企业的暴利后,逐渐剥离主业,投身到多晶硅产品的生产中。在大股东上海建材集团的帮助下,棱光实业在07、08年度的确分享到了多晶硅行业的暴利,但好景不长,08年多晶硅的泡沫破灭,多晶硅价格也由每公斤400多美元暴跌至40多美元。
见到多晶硅已无利可图后,本打算继续做大多晶硅的棱光实业毅然转身投向了另一新兴行业风电的怀抱。2008年,棱光实业收购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正式进军风电产业,并在东台市建设了年产为630MW风电叶片的生产基地。从年报中可以发现,2010年风电叶片为棱光实业带来了4.4亿的营收,毛利率也达到了22.76%。不过跟多晶硅一样,2011年风电同样遭遇了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2011年棱光实业的叶片毛利率只有可怜的0.32%,营业收入也下降了73.6%。
从棱光实业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棱光实业失败的症结所在,那就是主营业务过于分散,见到暴利行业便一哄而上,先是多晶硅,后是风电,逐渐脱离自己的主营业务,最终两头都落空了。
启示:做工业品要耐得住寂寞。
其实很多中小工业品企业也存在跟棱光实业一样的问题,就是看到暴利行业便眼红,即便对那个领域不熟也一头栽进去,甚至脱离自己熟悉的主业,结果到最后发现两头都落空了。对工业品企业而言,“耐得住寂寞”这五个字是极其重要的。工业品企业只有耐住寂寞,扎根自己熟悉的领域,将产品做精做深,才能在激烈的同行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将企业做大做强。如果棱光实业当初能坚持自己的主业,不盲目寻求多元化,不被多晶硅等暴利行业所吸引,耐住寂寞,也许今天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关于棱光实业屡屡失败的原因就说到这里,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丝灵感,在这里也打打我们的小广告,望大家多多见谅,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工业品营销研究院官方网站,在国内我们有着13多年的营销管理培训经验,尤其是在工业品营销领域更是营销管理培训的不二选择。在这衷心的祝愿大家企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丁兴良:工业品营销研究院院长,中国工业品实战营销创始人,中国工业品营销资深咨询专家,开创国内专业研究工业品营销的先河,15年潜心致力于工业品营销研究的深厚功底,13年工业品营销专业培训与咨询经验, 1000多家工业品营销咨询项目经验,10000多场的营销培训经验,对工业品营销战略、品牌战略、组织设计、薪酬绩效、业务管控、渠道管理、人才压模建设、服务营销、大客户营销、项目型销售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和深厚的咨询经验。13年来出版工业品营销专业书籍:《工业品营销学》《突破工业品营销瓶颈》《大客户销售策略与项目管理》 《项目型销售与标准化管理》等达68本,被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授予“金牌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