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的教育效应


 


靳文带着她的九岁的儿子来访,这次她从美国来,往北京办事,在上海小逗两天。在叙聊不长的时间里,有几个方面让我十分感兴趣。

一是她的儿子,一进入金外滩的客厅,他就十分敏感地关注了跳空阳台,他立即走上阳台,并举起手机,对浦江景色连续拍摄,对正在对开的杨家渡和老码头的摆渡轮进行拍摄,对浦江对岸的浦东世贸滨江花园进行拍摄,反映出他对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对拍摄选景的熟练程度。坐定之后,他立即主动启动电视机的选择,选择自己喜欢观看的节目观看,很有主见。在他和扬孙不多的交谈中,不仅用英语,而且熟练地用普通话进行,要知道他可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在交谈中只有他频繁地运用着一些美国人常用的手势之外,一点土生土长的美国儿童的影子都找不到。

在交谈中,他的母亲还介绍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他竟然也在学习《道德经》,对电视中下缀的汉字,基本上全部能够读出它的读音。他的母亲严格控制他的校外时间,绝对控制他对游戏的投入,而让他把时间投入游泳和高尔夫,投入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投入家务。居然很多时间她们母子两的饭食是由这位九岁的儿童来担当完成烹饪的。靳文的儿子在我们面前展现的这一切全是靳文教育的成果。

教育最首要的功能是促进个体发展,其中包括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是人生活的天和地。由于个体生理条件的不同以及心理条件的不同,个体在适应社会方面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方式和应对细节,这也就是个体的个性反映。

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和社会标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一过程终个体之一生。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不断使本体满足社会的运转和适应社会的运转,并使自身游刃有余地得以独立地投入社会生活,让自己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把自然人和社会人拧成一体。

在学龄其间,个体的社会化主要是在接受教育中完成的。这当中有学校对其的教育,有家庭对其的教育,也有社会对其的教育。这三者的教育效应不分上下,但是往往对不同的人这三者的教育效应是各不相同的。有一些人是学校教育对其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一些人是家庭教育对其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还有一些人则是社会教育对其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效应也存在着时间性,其中有短期效应,中期效应、长期效应和终生效应之分。最佳的教育效应当推终生效应,其次为长期效应,再其次为中期效应,最后就是短期效应了。教育者当然冀望自己的教育能够产生终生效应。产生终生效应的教育首先得产生短期效应,次而能够产生中期效应,再次而能够产生长期效应,最后才轮得上产生终生效应。

祝愿靳文能够教育出一名传承中国文化,又谙美国文化的具有中华血统的未来现代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