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这位有着148岁寿龄的手机巨人,在生命奄奄一息之时,选择了与之前的“好伙伴”微软一起携手而行。但是曾经的霸气不会就此消弥,两只火鸡的结合虽命运已定,但挑战依旧,前途未卜。
作为曾经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的光辉已然消散。在时下的智能手机市场,诺基亚仅有3%的占有率,几乎无话语权;塞班系统业已被自废武功,缺失竞争力;诺基亚长期坚守的功能机业务,也在四面楚歌中败退,没落为夕阳业务。
在移动平台异常激烈的战役中,诺基亚不得不出售手机部门而谋变,而微软收编诺基亚也不过是处于自卫的防御而已。两者互为依托,也相互钳制,并且各自都做好了防对方失败的应对计划——诺基亚秘密测试Android系统,微软则准备Surface Phone计划。
在与微软开始谈判并购之前,诺基亚就在组织团队秘密测试运行Android系统的Lumia手机了。当去年微软敦促诺基亚降低WP(Windows Phone)价格时,诺基亚感到十分受挫,推出了代号为“Tango”的低端廉价智能机计划。此外,诺基亚还有“Asha on Linux”、“MView”计划。与之同时,诺基亚旗下的Lumia系列智能手机占据了微软WP系统8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个如芒刺背的数字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让微软不敢轻怠,也开发出数款Surface Phone原型设备以测试其可行性。
这种猜忌在并购发生之前就在蔓延,双方的高层对此也或许并不是不知情,不过并购之后,诺基亚的WP就是微软的WP,各种旧有Plan B或许会如烟随风而去吧。不过,眼下微软与诺基亚依然面临着其他一系列挑战:队伍整合、关系处理等管理问题;WP手机占有率太低;逃不掉的创新者诅咒等。
在全球智能机操作系统版图上,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各以近70%、20%的占有率排名前两位,而微软的WP系统仅仅以约4%的占有率位列第三。“排名第一可大碗吃肉,第二名可小碗喝汤,排在第三则只能勉强度日”。虽然不排除手握重金的微软后续会通过继续收购来壮大WP平台,但能否突围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所谓创新者诅咒,指的是行业首创者往往会被后继者给顶替掉。这种现象在科技业尤其突出,例如福特汽车、柯达、通用汽车、IBM、摩托罗拉等。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成功的企业往往体系层级多,也比较自负,看不到威胁或者对威胁不屑一顾,等到被追赶为时已晚;同时,由于他们对现有的技术、本领、经营模式已投资多年,大多不愿做出改变,结果终入胡同。
诺基亚与微软都是这样的企业。不过,两者结合后,是否会重新重视手机网络外部性,而逆势追击呢?网络外部性指的是当使用者越多时,该手机对使用者的效用越高。手机最初是作为通讯工具而产生的,但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如今应用程序(APP)的多寡才是决胜的关键。与Google、苹果操作系统超过百万个APP相比,微软和诺基亚显然在网络外部性创新方面没有优势,或许尽早进行多角化与转型还有一线生机。
诺基亚与微软,这对移动互联时代的难兄难弟,选择携手而行,能走多久,能行多远,没有人知道。不过这既是一种策略选择,应该不至于过早夭亡吧。一切且拭目以待。
诺基亚与微软能携手多久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