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为组长,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三常委为副组长的中央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标志着中国自邓小平以来的二次改革全面启动,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史无前例的改革小组领导班子的成立,透露出改革所面临的巨大阻力,同时也彰显出新的领导集体推动改革的政治决心。习李新政将在年内的人大会议之后,逐渐步入执行之路。这个时间点,是值得期盼的。我们的视野,都将凝聚在年后3月的两会上去。
中国经济当前的治理难点是产业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需要对传统产业的交代,另一方面是需要对新兴产业的交代。抑制低效的传统产业,培育高效的新兴产业,就是政府要通过改革去调整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逻辑,我们可以梳理出传统产业的调整线路图:淘汰产能过剩行业,首要的是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这些行业不仅是能耗大户,空气污染大户,同时也是资源富集而效能低下的大户。这个效能,可以通过土地产出去平衡。如果有序控制好,就可以提高土地效能。其次,中国经济整体处于重工业中期阶段,重工业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命脉。中国经济,需要保持制造业优势,需要城市建设,需要发展以城市居民为产业核心的产业链。消费类工业,汽车、家电等为代表的产业链,需要继续鼓励发展,但技术升级成为市场竞争的唯一选择。因此,传统工业的发展逻辑,就是抑制过剩产能的发展,鼓励技术升级产业的发展双轨进行。唯有如此,中国经济过去30年超高速发展的根基才会继续构成后续经济发展的基石,中国经济才可以实现平稳转型。这个诀窍点,就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大纲和细则的出台上。这个预期可以在不久的将来看到。
对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在资源配置上,是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展开的。土地要素,人的要素都在往这个方向引导。其中的新能源和环保工业,将是杰出代表。新能源和环保工业,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桥梁。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更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总之,从中央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我们可以展开的逻辑思路,是中国经济跨入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未来的集镇,或许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我们,是否可以把握住新一轮经济周期催生的新产业构建的历史机遇呢?
唯有把握住民生概念,才可以获取新时代经济发展带来的改革红利。传统的权利交换游戏时代即将成为历史,新兴的市场经济规则,才是获取利益保障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