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剪影
余海章
在加拿大温哥华市居留的几个月里,每天都可以看到社区文化活动的广告。与中国不同的是,这类活动的发起者大多不是政府,而是一些民间的社团组织。例如,基督教的唱诗活动,华人佛教徒的祭祀祭拜活动,是由民间宗教团体组织的;赛艇、登山活动是由民间单项体育组织发起的;业余音乐活动则是由民间的音乐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旅加期间,我们住在温哥华市的西区,西区的海滨游泳场背面有一个露天小舞台,约有
我们第一次去看,是一个小学的学生在跳集体舞。台前的大音箱放送着音乐,台边另有一个女小提琴手在现场伴奏。舞蹈的形式我大都叫不出名字,只有一次我看出是踢踏舞。临近结束时,跳舞的十几个小姑娘忽然齐声喊了一句什么,就跳下舞台,分头跑进观众席,一人拉一个观众,到台上转着跳集体舞。这些被拉上台的观众从长相和肤色上看,很显然来自不同的 国家和民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一个观众舞者是一个
第二次去,是看一个业余管乐队的演出。前排五把萨克斯管,演奏员是清一色的五个白胡子老头,一式的短袖白衬衫和西式短裤,个个红光满面,中气十足。中排五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其中有一位女性,人手一只拉管。后排五个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人手一只小号。前两排坐着,后排的小号手立着。右侧还有一个电子琴手,一个打击乐手,一个贝斯手。18人的乐队演奏起来气势煞是浩大。只可惜那一首首的乐曲我都闻所未闻,只觉得听着听着便不由自主地想摇荡身躯。西方人好动,而且性格外向,有强烈的表现欲。有一对青年观众,在台上的乐队正在演奏的时候便自顾自地在空地上舞起来了。有一位中年男观众抱着自己六七岁的女儿挑起探戈舞,那强烈的节奏把小女孩儿累得气喘吁吁,她却兴奋不已。更有几个十一二岁的小家伙,忘情地在空地上翻跟头、打剪脚。那个电子琴手似乎不甘自己的配角位置,还自告奋勇独唱了几首歌曲。整个演出气氛轻松自由。观众可以点名要求乐队演奏某首乐曲,乐手们在演奏间隙也时不时地插科打诨,调节气氛。
第三次去,是在小剧场外面的海滩上看焰火比赛。焰火比赛是温哥华每年一度的传统赛事,由温哥华民间文化团体(参与者大部分是华人)发起并组织,得到政府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参赛队伍来自世界各国。2009年参赛的有英、美、法、德、日、以色列、中国和东道主加拿大队,还有一支来自非洲国家的队伍,忘记是哪个国家了。代表中国参赛的是香港的一个民间团体。主办者为了尽可能多地吸引观众,把比赛时间安排在连续两周的周末双休日晚上。每次有2~3支队伍表演,4次表演结束以后,由来自民间的裁判组决定冠亚军。每次表演时,绵延几公里的海滩上都挤满了观众,少说不下十万人。也就是说,全市区五分之一的人都来了。更有甚者,一些有钱而且舍得花钱的人,租用直升飞机,从空中俯瞰焰火。
这种社区的自娱自乐活动对专业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却趣味十足,实在值得提倡。虽然我国多数地方的百姓财力还没有那么雄厚,自购那么专业的行头还有困难,但我们可以因陋就简,扬长避短。打拳,跳舞,唱戏,玩皮影,唱民歌,扭秧歌。五千年的文明史,好玩意儿多着呢,我们有我们的优势。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中文系;潘世东转载于安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