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政府以“保底承诺”来调动生产者生产积极性的方式,被历史所证明失败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我这里举个例子:
“一千多年前,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两人战死之后,项羽和刘邦继续对抗秦军。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也是成语“破釜沉舟”借此典故的由来。这里我们做个假设,假如项羽没有命令士兵凿沉舟船,而是对士兵说:打不过秦军,我们还有船能逃跑,至少还能保命。那么将军给士兵侥幸心理,就是给军队建了一个坟墓。巨鹿之战,项羽胜在断绝自己后路,充分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后退是淹死,前进也有可能战死,但只要打败秦军就能胜)。
为什么要举这个了例子?放在政府补贴政策上是一个道理,你总是给生产者一个侥幸心理,那么有哪个生产者会卖力种棉?反正种好种坏都有补贴,这岂不是又变成计划经济式的大锅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