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被内外夹击,纱线如履薄冰


 棉花临时收储这个原本要稳定国内棉花市场价格、保护和提高农民种棉收益与积极性、防止纺织企业原料采购与生产成本剧烈波动的政策,已陷入了让棉农收益不多、让国家背上财政包袱、让期货失去了调节市场的作用、让纺织企业难以生存的境地。加上近几年国际棉价持续走跌,大量进口棉花和进口棉纱涌入国内棉市,造成国内部分中小纺织企业停产,并对我国棉花产业链造成了巨大冲击。

 
  一方面是国产棉大量积压,另一方面进口棉纱、进口棉花数量庞大。国储棉高价收购托高了国内棉价,并使得国内外棉市价差长期保持在4000—6000元/吨,这最终导致沿海地区服装企业青睐于进口棉纱,纺织企业大量使用进口棉花,而没有得到进口配额的中小型纺织企业等只能关门停产或倒闭。
 
  2013年全国棉纱线进口金额68.2亿美元,同比增长37.5%;进口总量达210万吨,是棉纱线出口总量的4倍,同比增长37.4%;进口平均单价为3.25美元/公斤,同比下降0.1%。印度、巴基斯坦作为我国棉纱线进口最主要两大来源国,前11个月,我国从印度进口的棉纱线数量首次超过巴基斯坦,成为我棉纱线进口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来源国。13年全年,我国从印度进口棉纱线62.7万吨,同比增长104.6%,占我棉纱进口总量的29.9%;进口金额20.3亿美元,进口价格为3.24美元/公斤。我国从巴进口总量为60.1万吨,同比增长8.2%,占比28.6%;进口金额为17.6亿美元,单价2.93美元/公斤。越南是我棉纱线第三大进口来源国,进口数量25.8万吨,同比增长48.1%。
 
  除了巴基斯坦、印度这两大我棉纱线进口主要来源国外,美国这个非纺织强国也挤入进来分一杯羹。尽管所占比重不大,但2013年1~11月,我国从美国进口棉纱线增长十分迅速,增幅达129.9%,进口数量为4.9万吨。金融危机之后,为了解决产业“空心化”和失业率攀升的问题,美国逐渐加速“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成为美国政府“再工业计划”的一部分,传统纺织行业也受到到了这股风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