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到“一”,自可以守不变的“一”,应万变的因缘;做不到位的话,那便给不安、不尽的那部分心找个着落处,往那未看通透、不能吃饭喝水般自如应对的某些万变中探究进去。
万变有宗,深入到根源就是“一”,“一”衍万变,得“一”自然通万变,要把握这“宗”、这“一”,首先得从“万变”下手,直至本我自性显现,以我身本具之“一”感通造化阴阳之“一:便可弃此有为。
修行,修者,修正自我狭隘,行者,践行自然大道。真正明白系统的修,其实是自明心始,明心了,才明了那些是自我狭隘;真正的有的放矢的行,是自见性始,见到本源大道了,才能践行大道,而不是辗转于旁枝小道,此道彼道。
明理、明心、明道是认清路线,因为这路线是直指大道本源的路线,修行的神妙从此处便真正开始。
见性、见道是看到目标,见到的是自性,也是大道本源,此后虽然路无尽,但其实已经算个明白人,于名利欲情、世间万变体历得通透的,已经勉强做得当下自在。
此后虽然已经可以放宽心,完全任其水到渠成,但真正得大自在,也就是所谓圆觉,却确实是需要实实在在地修证的。你可以行无为法顺其自然,这个洗练身心、升华精气神、以我身合大道的过程却是客观存在的,要真正地在生死轮转的大昏沉中能一如如如不动,必须功夫做到某个水平线之上,这个水平线佛门叫做无上正等正觉,过看这个水平线我们便称之为佛。
见性之后,算是真正做得“修、行”二字,其中有无尽波折、无尽神妙、无数境界,但以怎样一种方式走过,还是看明心见性的路走得扎实与否,足够扎实的很短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不够扎实的可能就很长的时间里一直玩在里面了。
所以历来祖师大德们的论述,绝大部分都是在说为善、积德、正心之类的,少数在明心见性上。为善、积德、正心是根基,这些做到位了,别的才有的谈。明心见性之后,有什么就都可以找自己的自性佛了,真搞不定的找自己缘定的名师,这时候的东西已经不是文字所能承载的了。
一句“安心尽心体历”,只是个方向,一个可以试着去靠近的目标,要去靠近,明万事万物之理、体天地人心之变、历因缘聚散之磨、正自我妄执之偏、践本心所向之道,都是必须的,这也是“安心尽心体历”本有之义。
安心尽心体历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