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略随笔——新常态,中国经济前景趋好


      近 日公布的GDP数据,半年拿到了7.4%的高分,二季度7.5%,环比一季度的7.4%增长1.35%。在内忧外患日益严峻的状况下,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显示出中国经济所具有的“独立特行”的经济发展品格。

      我们先来扫描一下近期外部环境:美国早前搞QE退出,引起中欧货币主张趋于宽松;近日联储局主席大放厥词,说高估美国经济复苏云云,暗示着,美国货币主张重归于宽松,以便继续对外输出通胀。中欧与美日,在这一轮经济周期波动中,具有较为明显的货币操作策略上的反向性。这或许是经济发展需要,也或许是政治博弈需要,直观上看,中欧与美日之间的货币话语主导权充满着火药味。中欧采取了后发制人的跟随战略,是因为中欧在实体经济上比美日更具有张力和抗跌性。不知道耶伦希望通过“数据幻觉”传递出货币政策前后不一致的信息是为了什么,但如果美联储重新驱动宽松货币,无疑将对中欧的货币政策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央行如何应对,将是后续需要观察的要点。

      金砖银行正式成立,总部设置在上海,意味着,中国在区域经济连横上的策略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对美日同盟的巨大挑战。国际货币格局裂变加速,货币多级化进一步扩张,极大地削弱美元的利益格局。未来,还将发生什么样的经济对抗,不得而知。但是,世界经济格局,将由此改变。金砖银行的成立,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国内经济环境,房地产投资增速与市场销售持续下滑,国内反腐力度持续深化并常态,国企改革试点展开,微刺激政策力度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城市供水系统改造升级,新能源汽车政府定向采购,这些政府主导的投资,显示着政府投资布点正在有的放矢中稳步前进。投资领域的对冲,极大地缓释着房地产投资下滑和钢铁、水泥等过剩产业不景气对GDP的负面贡献度。

      很明显,二季度7.5%的GDP,是具有一定质量基础的数字表现,相对于过往的数量型经济模式,本轮经济发展具有更为健康的色彩。因此,笔者以为,上半年,中国经济能够拿到7.4%的GDP,是一个保质保量的高分。这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有理由建构如下逻辑:中国经济下半年,微刺激效果进一步彰显,中国钢铁产能筑底反弹,中国外贸持续好转,中国消费力反弹,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稳定,中国货币继续稳健偏宽松......这一系列的局限条件成为现实的时候,中国经济发展预期将持续改善。国际国内空头主义者,无论是有阴谋的,还是有阳谋的,注定会在上述局限条件成立后失败。如果中国楼市不会崩盘,如果中国经济不会崩溃,真不知道,那些带有极大情绪贩卖空头观点的,比如牛刀之流,是否还有颜面继续在“意见领袖”市场上立足?

     笔者谨慎乐观地看到,中国当下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出让那些叫嚣型空头主义逐渐退出市场的局限条件正在一一呈现。我们有信心在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上,看到更多的局限条件实现。如果钢铁并购展开,钢铁产能和价格稳定,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趋好的认定,就会增加更多的筹码。中国经济的信心,或将在四季度彻底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