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力统一宇宙的闹剧——《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三八


 动物力统一宇宙的闹剧——《西方科学的败局》连载之三八

37.动物力统一宇宙的闹剧

人对力的理解,就是马拉车的那种力,中间必须有东西连接才能把力传递过去。当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确立后,疑问马上产生了,隔着虚空总不能是马拉车吧?力的传递不需要媒介,瞬间产生作用力,那么,力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脑子转弯,两个定律给出了明确答案,物体之间是靠场作用产生的力。证明场存在,承认场存在,理解场存在,一切疑问全部消解。因此,对力的理解就分出动物智慧和人类智慧两个层次。动物智慧说:力是物对物的作用。人类智慧说:力是场对场的作用。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现代西方科学,那些千方百计用四种力统一世界的科学家们,不过是在玩动物力统一宇宙的闹剧。

狮子、老虎和狼靠着强大力量在自己拥有的领地上称王称霸。有力的肌肉使他们运动速度更迅猛,强力的肌肉再配上锋利的爪和坚硬的牙齿对力的运用更高效,力量使其达到弱肉强食的目的,完成繁衍生息。人类是靠力起家的,就是对力的“认识-制造-运用”(三组合)达到最强大,才能成为地球霸主。

人对力的高明,体现在牛顿力学中。力的概念、速度概念、加速度概念、质量概念、能量概念、动量概念、作用力的规律等等,炉火纯青。在制造和运用上,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都是力在起作用。已经到了指哪打哪,想打哪全球一小时内力量必打到那儿。力量,大大改变了地球的面貌。

地球上常见的物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鱼生活在水中,鱼认为世界没有水怎么能行;人生活在空气中,人认为世界没有物怎么能行,所以哲学家们以物质运动为中心来解释这个世界。牛顿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大师,所以创立了牛顿运动三定律。在物的世界里,物对物的作用就是力,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就是力的三要素。这些认识与狮子老虎狼的实际做法没有本质差别。

问题是,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满脑袋的物质概念就乱方寸。地球与月球之间隔着宇宙真空,引力是如何实现的?大小和方向还好说,作用点和物对物的概念就不对劲了。西方科学在数百年时间里是用宇宙空间充满了“以太”来解释的。当证明“以太”不存在以后,西方科学又找些粒子、介子塞进去,实在找不到就编个“引力子”,认为不接触东西怎么会有力的产生。人不喜欢“空间”里“无”的概念,总要放进去点什么东西,说藏有能量说藏着正反粒子说充满“希格斯粒子”等等,反正要填充东西。

鱼一定坚持世界充满水,人一定坚持世界充满物。当西方科学说的充满“以太”不成立后,现代西方科学又坚持说世界充满了希格斯。这次的理论妙就妙在,有质量才有物,有物才有力,宇宙中的质量都是希格斯给的。造质量才能造物,造物才能造力,有了力的强大才有人的今天,所以把希格斯粒子叫“上帝粒子”。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南部阳一郎博士依据“自发对称性破缺”思想,提出“希格斯机制”,因此获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日内瓦郊区跨瑞士和法国边境的地下100米环27公里的隧道建造了一个巨大的加速器,很多国家花了很多钱,物理学家们用这个强子对撞机轰出了新粒子,说这就是“上帝粒子”,因此,彼得.希格斯获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宇宙视角看,力是场与场的相互作用,本质上不用接触,从微观到宏观大量事实都能证明这一点。物与物接触作用只是场作用中的特例。动物视角是在地球环境特殊条件下生存,动物视角,认识动物力,建立动物力学,坚持动物科学理论,获动物诺贝尔奖,一切合乎动物逻辑。不能苛求鱼脑袋中坚持“水”的概念。同样也不能苛求人脑袋中坚持“力”的概念。这不仅是站不站在自然界立场上的问题,自然界规律规定着我们,人类命运归根结底要服从自然规律。即便人不喜欢自然规律也不能对着干,至少应当了解自然规律是什么。

力学是生物世界很实用的一门学问,今天社会的发达无一不与力有关系。人类发展史也是认识力的历史,投掷、弓箭、车轮、杠杆、斜面、汲水、翘棍、发动机、火箭等等无一不是对力的使用。牛顿在伽利略和开普勒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物体运动三定律,这是人类智慧的一个高峰。

站在这个高峰上,面对新的自然现象,西方科学中一些人,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心浮气躁,急火火拼凑些论文,助推抢名利第一的习惯。典型人物是爱因斯坦,他是爱科学、爱幻想、爱论文的年轻人,他看到光速和以太概念出现疑问后,调换概念,把距离、时间、速度三个变量,用恒定的光速去替换变量的速度,逼得另外两个概念只得委曲求全,让距离缩短,让时间变慢。由于同时还写了用光量子概念解释光电效应等其它文章。虽然这种拼凑的小文章当时不会引起重视。但是由于当时物理学界的大权威普朗克先生感兴趣,微不足道的爱因斯坦先生突然开始走红,先后荣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和伯尔尼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09年离开专利局的低职工作,被聘为苏黎世大学物理学教授。闯进了科学队伍。受到鼓舞后,他幻想把引力抵消掉,把空间、时间和抵消的引力用错误的数学逻辑拧巴到一起,鼓捣出一个数学方程的怪胎。得出空间弯曲和光线弯曲的怪论。对于科学错误本该莞尔一笑,可是,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在观测日全食时,星光在太阳大气分子中偏离方向,却误认为是太阳引力使其弯曲的,根据观测、照片、计算、预言、数值接近,误以为是真实的,随之一忽悠,一下子使全世界迷倒在科学怪胎的石榴裙下。

人只能看见物,物所占据的地方叫“空儿”,没有物人就不会产生空间概念。把物搬走空儿还在把月亮搬走空儿还在把太阳系全搬走所占据的空间还在空间的存在与物体的在不在无关。这说明空间是绝对地、客观地存在着的。几何学的点、线、面、体都是描述物体的一种方法,如果偷换概念说几何学是描述空间的,只能说这是数学思维上的愚昧。欧几里得几何、非欧几何、黎曼几何、微分几何实质上都不是描述空间的理论。一定要说描述空间,那就是对宇宙空间的歪曲,爱因斯坦用引力更进一步歪曲空间的勇气,只能算是“傻大胆”式的勇气,这种勇气与科学精神毫无共同之处。

爱因斯坦理论体系的实质就是用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科学概念用数学形式堆砌到一起,形成怪异的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广义相对论是一种用时空弯曲否定引力的纸上数学谈兵的引力理论。一个科学的小玩闹!

面对力是空对空场的作用,西方科学咬紧牙关不服气,不服气就编造,编造也不肯罢休,一定要用“力”统一宇宙。目前西方科学界幻想用动物力统一世界的人越来越多。爱因斯坦绞尽脑汁自不用说,前面的南部阳一郎博士也不用说。总的看,西方物理学的历史就是一部“统一力”的历史,终极目标是想用一个方程来表达宇宙中的所有力。实际想:要实现动物力统一世界的幻想。

第一步,牛顿把天上的力与地面的坠落力统一为“万有引力”;

第二步,麦克斯韦把电场力和磁场力统一为相同的“电磁力”;

第三步,根据把质子和中子聚集成原子核确定存在着强力;

第四步,根据放射性物质确定存在着弱力;

第五步,认定自然界存在四种力,要分别找出各种力的传递物;

第六步,编造出互相抛接光子产生电场力;

第七步,在夸克之间传递“胶子”产生强力;

第八步,质子和中子“吸吐”“介子”产生核力;

第九步,确定弱玻色子是弱力的传递物;

第十步,幻想“引力子”是引力的传递物。

接下来,运用抽象的数学逻辑,这么弄和那么弄。有广义相对论、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超对称大统一理论、超弦理论……五花八门。当人们发现所谓的“力”,是场与场相互作用时,根本不需要中间有什么“传递子”时,胡编滥造的伪理论就会漏馅,顿时百年建造的现代物理学大厦会轰然倒塌,一堆科学垃圾,引起后人哄然大笑。这一幕只是时间问题。

人类用“力”去统一宇宙只是一场闹剧,最终,宇宙会用自己的固有规律把这场西方科学的闹剧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